高校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

2015-10-14 16:40程惠敏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程惠敏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也应该顺势而变。主要探讨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推广将通识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相结合的分级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部2001年起大力推行高校双语课程和2009年起鼓励高校建设全英语的国际化课程,高校的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越来越普及。ESP特殊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也成为各大高校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外语特长,并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国外大学的本科教学一般是“两年通识教育+两年专业教育”的模式,国内部分高校近年来也开始探索“书院制”。而我国的专家普遍认为,ESP有必要,但应该放到学生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后,作为后续课程之一让学生选修,基础扎实才行。

Stevens(1988)最早提出ESP的四个主要特征是:(1)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3)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4)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可变特点:(1)可以只限于某一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等;(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

Hutchinson和Waters(1987)则把ESP分成了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前者主要是学习学术技能,后者是职业目的。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则提出,高校特殊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必须基于对学生的需求、经济全球化需求和教育国际化需求的分析。

随着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英语这一大学英语的主干必修课越来越显示出其缺陷:课程设置以应试为目的,内容的选择与中学重合,相应的教学模式也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模式。根据笔者对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8级2010级以及2012级部分学生的连续三年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7.1%,55.7%和48%(大一新生)认为“和高中相比,我的英语在总体上是退步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满意度偏低,且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倦怠、动机缺乏和兴趣下降是非常普遍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于ESP,而非基础英语,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对人才需求的直接影响体现在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不再是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需要他们有一定的专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新进人才一上岗即能用英语承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近几年托业考试在中国的走红就可证明ESP英语对于求职的重要性。

那么,随着社会以及高校师生对特殊用途英语的呼声越来越高,它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课程设置会否有冲突存在?从EGP过渡到ESP的教学模式又该作出什么样的改变?我们可以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科学和工程英语语言研究中心”以及清华大学的“分级学术英语系列课程”中寻找到适合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英语薄弱院校的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的方案。以分级学分制教学,将通识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结合的方式开设:

(1)英语强化课程(选修2学分)

(2)综合课程(必修,8学分)

(3)特殊用途课程(选修2)学分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解决高校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是否该跳过基础综合英语课程这一难题,研究分级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采用将特殊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试着推行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综合英语课程(8学分)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英语强化课程(2学分)来完善补足中学英语知识,从而能跟上大学英语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英语过级考试;对英语教学有更高需求的学生则可选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2学分)来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通识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和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之间的冲突,同时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还要兼顾学生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以及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此外,我们要清楚通识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二者之间是相互结合而非简单替换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诸多难题,给教学中心的转变一个有效的过渡空间。

采用分级学分制的模式来进行ESP课程的推广教学。这样既可以照顾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达标需求,又可以有效地在基础较好的学生中推广特殊用途英语,让他们能够成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端人才。

目前我国的普通本科高校学生英语过级率并不高,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学英语就是为了过级,所以大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消极情绪。以通识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相结合的分级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兼顾各层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他们对英语从应试性到实用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以通识英语为主导的现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推广将通识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相结合的分级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各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球化人才。

参考文献:

钟宝霞,杨纾,彭杰,等.特殊用徐英语课程设置:以酒店英语为例[J].大学英语:學术版,2011(01).

作者主攻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美术方向英语翻译。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