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5-10-14 16:41卢金山李朔梅
科教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卢金山 李朔梅

摘要 校企合作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急迫需要,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系统性的特点,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本文选择四种典型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详细介绍不同模式的具体做法,指出制度保障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23

Training Modes of Application Personnel b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e Ability

LU Jinshan, LI Shuomei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chang, Jiangxi 330063)

Abstrac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path to develop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university; it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urgent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esents all-dimensional, diversified and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operation have been developing. In this paper, four kinds of typical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were chosen to introduce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each mode, and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was pointed out with respect to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ability; applied talents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与此同时,企业却难于找到合适人才,其根源在于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岗位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的一种实践性办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破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下面就四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分别介绍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1 高校产学研基地模式

高校产学研基地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从双方发展和实际利益需求出发,利用各自软硬件条件优势,将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工作生产有机结合的合作平台。高校产学研基地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项目联合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不仅有大量需要实习的学生,更有大批掌握专业知识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对于人才培养和成果管理有着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做法,可以在产学研基地中发挥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而企业在技术的市场化应用、项目运行管理方面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两者优势互补,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经济效益的多重价值。

高校产学研基地在运行过程中高校始终处于主动性的地位,企业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意向进行研究与评估,针对基地建设方案、人员架构、规章制度等进行协商:对高校提出的学生校外实践积极配合,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设施设备和指导人员,参与高校负责实习计划的制订、学生管理、实习效果和成绩评定。科研攻关方面,高校与企业可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建立研究院所;高校可向转让科研成果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企业主要负责提供有关平台,为科研成果顺利投产创造条件。

学校应该改变早期产学研基地仅依赖于企业的单一做法,扩大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及领域,可直接接受企业资金或设备赠送,借助企业的知名度、品牌等共建实验室,提升企业影响力;还可引进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共建实验室。为保障高校产学研基地要顺利发展,必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需要校企双方制度化的交流与研讨,研究解决双方合作中遇到的难题,只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确保合作持久深入和良性发展。

2 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之一。这一模式要求企业先下订单到学校,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发展接收订单、招收学生,并与企业签订人才培训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确保学生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等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后进入该企业工作。

学校基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指向性明确的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优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开发、实践环节设置等等。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融入工作岗位。

订单式培养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及业务要求,直接或间接获得相关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改善了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办学成本补偿、创新项目投入、人事和社保服务等,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办学积极性,解除企业和学生的后顾之忧。

3 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成功的实践,企业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参与工程教育,并从中获得受益。实行工学交替模式,学生是学习者,也是工作者,根据培养方案进行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学校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建立仿真企业生产环境,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整合。教学过程注重实践。以实践性问题作为载体,引伸出理论知识,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对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

工学交替模式另一种形式是学习阶段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一定时间,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了解企业的设备、设施和生产环境,掌握业务需求和操作要领,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员工所需的基本工作经验。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可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的感情。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4 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过程中引入协同理念,通过具有不同特征和利益诉求的主体之间优势互补,建立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极大地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和效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是发达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石,以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协同创新体系中政府提供了相关政策和资金强力支持,已成为近些年各地推动校企合作创新的全新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实践实习平台,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契合,使学生真正学到将来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在重点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容易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企业往往因为看不到实际利益缺乏积极性,目前由政府设立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为这类院校提供了发展校企合作的难得机遇。

5 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需要大批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地方高等教育也处于发展关键阶段,需要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政府教育部门在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实践平台投入不足;高校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很多地方院校缺少鼓励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政府角色不可或缺,可以起到引导和中介作用,在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之间架起合作桥梁,从政策、资金、服务方面提供保障,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课题:南昌航空大学教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Y1424)

参考文献

[1] 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79-81.

[2] 肖贵平,郑宝东,庞杰.基于产学研用结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64-68.

[3] 李厚忠.高等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4):156-160.

[4] 金长义,陈江波.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7):27-29.

[5] 吴姗姗,黄向阳,康琼仙.工学交替模式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生就业的导向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64-66.

[6] 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47-149.

[7] 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59-63.

[8] 赵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72-179.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