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材料审美与当代漆画创作

2015-10-14 15:52陶涛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当代

陶涛

摘 要:本文从当代艺术作品的材料审美转变出发,阐述了当代艺术材料审美的特性。同时,文章总结了当代漆画创作中的对漆画材料理解中的种种问题。针对该问题,作者认为应从材料本身的美感成为审美语言、材料内涵生命力的精神升华两个方面转变当代漆画创作材料观,促进漆画创作的当代性。

关键词:当代;材料审美;漆画创作

材料问题是当代漆画创作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话题。其特殊性体现在:首先,当代艺术创作中对材料审美的转变,对于漆画材料需要重新认识;其次,材料的多样性是凸显漆画艺术独特面貌的关键,但漆画材料的多样性未体现其审美价值;再次,材料问题是漆画界争议最多的问题。解决好漆画材料认识问题,对于漆画界寻求在当代艺术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尤为重要。

艺术作品的材料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材料是艺术品的物质载体,受到关注,理所应当。另外,艺术作品分类大都是通过材料来划分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油画、水墨、水彩、雕塑、版画等等类型。这种划分有着实践操作中的便易性,可以直呼其名,又可以有着对材料的直观感受。同时,这种划分还可以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技术应用范畴,对于学科建设和技艺的传承有着一定的好处。但这种相对稳定性并没有否定材料的演进与发展。周长江先生认为这种变化有着三个动因:其一来自艺术语言自身的充实和发展;其二来自各艺术种类间的突破互渗;其三来自时代、民族、区域文化不同演换和异化。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带来了诸多艺术样式在材料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物质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的从属地位发生了改变,日益成为作品获得表现力的语言系统。“材料作为一个文化切入点,从19世纪末开始变异逐渐演化为材料艺术。这已成为事实。在此之前,材料在绘画中只是载体,是实现造型语言或色彩语言两大审美体系的物质载体”可见,在造型和色彩两大体系之外,还存在这材料体系,而且日益成为当代艺术关注的焦点。艺术发展的这种态势,使得艺术家在艺术品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意识载体——材料,在认识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周长江先生就把材料的使用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材料介入艺术作品,仅以材质的特性改善、丰富或加强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力,作为一种创作手段的补充;二是材料本身的美感成为审美语言;三是材料内涵生命力的精神升华。从这些对于材料的新的理解中,当代漆画创作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的凸显,这是漆画的机遇。漆画,在材料运用上,有着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优势。漆,不管是天然漆还是合成漆,都有着巨大的包容性,这就拓展了材料使用的多种可能性。当然,漆画界研究材料的美感这已经成为共识,但这并没有让漆画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颗新星,反而成其诟病。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当代艺术强调的是材料的审美,漆画材料方面有着优势,但是漆画界对于材料的使用情况却被认为是漆画缺少当代性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就是漆画对于材料的观点还主要停留在上文指出的第一个层面,更为严重的是,漆画的许多创作者仅仅迷恋于漆画材料本身的千文万华,将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通通抛弃,这就使得许多漆画除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大拼盘之外,什么也不剩。这其实就是创作中的一种惰性,是对于漆画材料的一种无价值的堆砌,反而使漆画丰富的材料成为漆画发展的障碍。

要改变这一现象,亟待在材料理解的第二第三的层面上多下功夫。材料本身的美感成为审美语言,指得就是我们对于世界上的物质都有着一种“基本记忆”,举例说,我们对“房子”这一种事物在头脑中有着一定的知觉概念,“山石”、“树木”等等,都是如此。这种知觉概念当然也包括对于材料的知觉概念。但是我们的意识在把握世界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完形状态,并不会关注组成该事物的材料。怎样将材料的这种知觉概念传达出来,使其像造型、色彩体系一样上升成为一种审美客体,这是当代艺术关心的一个课题,这一现象是美术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进化的必然结果。上面我批判的许多人也许会反驳道,我们不正是在展现漆画材料的千文万华吗?这不正是将材料的美感展现出来吗?我认为持这种观点者忽略了艺术家基本的任务。艺术家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用一种新奇的面貌来展现世界,这是艺术品超越现实世界的根本原因。正如毕加索所说,“我只是在发现。”发现,就是寻找一种新的形式来诠释世界,我们关注材料,是将一些新的手段注入到我们的创作的艺术形式之中。而不是为了材料而材料,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材料展示出来,那么面对一张漆画作品时,上面所使用的蛋壳就和厨房一角的蛋壳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彰显的材料审美价值才是值得肯定的。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材料的审美价值才能得到实现。道理很简单,我们会被一幅油画作品而感动,但我们不会被构成这作品的油画颜料、画框、画布打动,然而,是这些材料组成了油画作品,油画作品的感染力表现力来源于这些材料,但不等同于这些材料。漆画也是如此。

第三个层面,材料内涵生命力的精神升华。这个话题牵涉到艺术的价值观问题。艺术品的价值在哪里?就我的观点,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是“真”“善”“美”的统一。关于“真”“善”“美”的论述,古今中外极其丰富,就不一一展开。针对材料内涵生命力的精神问题,要特别提出“善”这个话题。 “善”就是行为合目的性。中国传统美学就十分重视艺术在教育中作用。早在东汉时期毛苌就在《毛诗序》中说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与其同时代的王充也在《论衡·佚文篇》中写道:“天文人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以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这足以证明艺术作品的教导功能。这也就是作品要具有超越本身形式之外的精神内容。当然,当代行为的合目的性,也就是“善”,不能等同于伦理的要求,但是,艺术品的促进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功能还是不能否定的。“在当代的语境下,艺术更加强调对于客观世界人文的关怀。客观世界不在是独立于主体(艺术家)之外的‘废墟之乡”。作品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一个交汇点,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使用这些材料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艺术家在面对材料时具有足够的智慧。这就要求创作者在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时,要与自己对于客观世界的人文关怀对接起来,进而达到对于物质材料的超越。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材料才可能成为具有表现力的“活物质”,才能成为艺术家创造象征之物的载体

因此,当代漆画创作要在更广阔和深远的视野下去理解材料,认识材料,这样的才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当代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周长江.油画工作室报告之解读材料[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21

[2]周长江.油画工作室报告之解读材料[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33

[3]周长江.油画工作室报告之解读材料[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22

猜你喜欢
当代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