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2015-10-17 01:20罗成刚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观念思维能力

罗成刚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讲究主次分明,发挥课堂作用,开展适当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1.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因为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其意见,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另外,实现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必须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必须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进而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

2.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应该知道,创新性思维教学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冲突,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后,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掌握一些创造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科学及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讲究有主有次,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样的,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的新型课堂,倡导互动教学,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角色,不但自身要具备创新的能力,还要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仅仅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在培养的基础上做好引导的工作

1.引向思维目标

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放任不顾。在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很多教师能够做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但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地引导。教师的引导就是要让学生避免出现思维走向的偏差,并采用强化思维目的等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的目标。

2.引入思维正轨

思维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有时候这条“线”似乎是时断时续的,但实质上它是连续不断的,总包含一定的前因后果,具有鲜明的层次,并合乎逻辑规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但这不等于说思维可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况。尽管它在思维的角度上可以不同一般,在思维的过程上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又必须有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尤其是结论和过程应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时候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思路混乱不清、因果牵强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有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之中,必要时还要介绍逻辑思维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用理论指导他们的思维实践。

3.引入思维纵深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  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思维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相机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创造性观念思维能力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