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检验在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5-10-18 08:32姚淑荣王海燕
关键词:心血管血小板实验组

姚淑荣,王海燕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山东 潍坊 261041)

即时检验在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姚淑荣,王海燕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山东潍坊261041)

目的 分析即时检验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取血小板功能检验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检验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观察不同检验方法的实际效果,评估最佳有效检验方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凝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发现时间较早,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对照组患者的血凝固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注血容量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血管手术的患者,诊断其出凝血状况采用即时检验的方法更为有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患者血小板情况,且诊断方法更加方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血小板;出凝血管理;心血管手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较大,导致民众心血管疾病多发。目前,心血管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其中的出凝血管理更加重要,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一般会在术前让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如果药物剂量控制不严格,就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情况,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出凝血管理办法是保证心血管手术成功的条件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即时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1±4.2)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7±3.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抽取患者血液3~5 mL,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检验方法;实验组采取血小板功能检验方法。其中采用仪器检验20例,主要使用血小板功能检验仪器进行检验,检验原理:血液会伴随肾上腺素的薄膜小孔吸引,而对血小板产生活化作用,血液凝固后,可以对其采取综合功能评价的方式进行检验;采用血栓弹力图方法进行检验20例,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进而综合分析最终图像信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凝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发现时间较早,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对照组患者的血凝固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注血容量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情况比较(±s,mL)

表1 两组患者输血情况比较(±s,mL)

组别 n  输血量实验组 40 193.24±86.32对照组 40 387.54±99.43

3 结 论

目前,心血管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保证手术疗效,大多数患者会在手术开始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此种方式如果不在非常精确地控制范围之内,会导致患者的血小板系统出现紊乱,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大出血情况,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患者的手术疗效与过程,保证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也不会出现其它并发症,临床过程中采用即时检验的方法进行出凝血管理更加有效[1]。

出凝血管理技术是一种借助专业的诊治手段与方法,对血样的粘弹性变化进行检验的技术,通过此来分析血小板活跃程度,一般包括血栓弹力图、声凝分析仪等,在此次研究中,为更好的探查何种即时检验技术更加有效,实验组采用血栓弹力图进行检验,该种方法是现阶段出凝血管理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内容,它不仅可以动态性的反应出血凝块产生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将血液的粘弹性直接转化为电子信息信号反应在电子计算机上,相比较传统的技术而言,该种方法更加直观、有效。

此外,血小板检测技术也不仅仅包含血小板检测仪这一项技术,还包括VerifyNow光度法和全血多电极聚集度仪。VerifyNow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标本的透光度的仪器,在临床上,常用来诊断血小板的功能,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血小板结合后样品比浊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2]。但不同活化剂能检测出不同抗血栓药物的作用。全血多电极聚集度仪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便捷、迅速等优点,和其他的即时检验技术相比,该方法是众多方法中最易操作的、通过金属电极,在感受到血小板粘附聚集后的电极电阻的变化情况,对血小板的功能进行评价[3]。大量研究报道显示,全血多电极聚集度仪对血小板输注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凝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发现时间较早,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对照组患者的血凝固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注血容量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是阻碍人类健康发展与幸福生活的阻碍物之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血管手术被广泛应用,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要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小板,若术中不能精确地测量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导致血小板控制出现异常,影响患者疗效,即时检验技术可以最短时间内精确的掌握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1] 耿 辉,杨广民.即时检验在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管理中的使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21-22.

[2] 刘 乐,魏新川,何雪梅,刘 进.即时检验技术围手术期应用[J].华西医学,2015,02:393-396.

[3] 张新超.心血管生物标记物与即时检验[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02:81-84.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54

B

ISSN.2095-6681.2015.019.033.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血小板实验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