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2015-10-20 08:38张延张翼鹏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比容全血膀胱癌

张延 张翼鹏

膀胱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张延张翼鹏

目的 通过测定膀胱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种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差异。结果 膀胱癌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红细胞比容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膀胱癌患者之间比较,晚期转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粘度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 结论 膀胱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为高粘度状态,并且晚期转移患者更为明显;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膀胱癌 血液流变学 监测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为此,作者检测了60例膀胱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并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除此之外,还比较了膀胱癌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的区别,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就诊及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12.3)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患者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50.8+10.6)岁。排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脏、肝肾疾病患者,以免上述疾病对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1.2方法 60例膀胱癌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抽血之前未服用任何对检测指标有影响的药物,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于肝素抗凝管中,并在2h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B血液流变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膀胱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1。

表1 膀胱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1 膀胱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血液流变学指标膀胱癌组健康体检组t值P值全血高切粘度(mPa·s)8.28±1.98 6.63±0.774.8650.037全血低切粘度(mPa·s)15.67±3.338.94±1.452.3510.048血浆粘度(mPa·s)2.31±1.091.35±0.216.9950.0023血细胞比容(%)38.46±2.0842.56±8.016.2560.0027血小板粘附率(%)30.35±8.2119.98±5.038.8020.0001纤维蛋白(g/L)3.92±1.191.98±0.976.9870.0013红细胞沉降率(mm/h)38.39±16.5510.01±3.837.8150.0002

2.2膀胱癌患者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2。

表2 膀胱癌患者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2 膀胱癌患者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转移组无转移组t值P值全血高切粘度(mPa·s)8.68±2.03 8.63±1.770.4320.655全血低切粘度(mPa·s)16.10±1.9515.98±2.090.4150.682血浆粘度(mPa·s)3.99±1.791.67±0.357.7250.043血细胞比容(%)37.12±7.1340.06±2.780.2560.752血小板粘附率(%)36.66±6.5725.91±8.030.5230.921纤维蛋白(g/L)4.89±0.972.03±1.536.9870.0058红细胞沉降率(mm/h)40.00±10.2138.86±9.390.3760.965

3 讨论

文献报道,在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如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变化,特别是相关指标的升高,则患者可能处于癌症的早期阶段[1]。此外,研究表明,各种肿瘤因子可诱发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亦可诱导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下,血液流速慢、易形成血栓,转移到血液中的癌细胞停留在血管内壁或陷入内皮细胞,抑或附着在血栓上,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肿瘤患者的预后不佳[2],并最终形成肿瘤的转移[3]。

本资料中,膀胱癌患者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同时血细胞比容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组的血浆粘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较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4,5],但血沉、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却未见明显差异。

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判断,有利于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来促进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6]。据此推断,增加患者血液循环可改变上述的不利局面,通过生活习惯调整、药物干预等因素,以降低血液粘度以及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变癌症的生长环境,有可能产生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7]。

总之,膀胱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表现为高粘滞状态,这种改变在伴有转移患者中尤为明显。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监测,对于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陆军.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改变82例临床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9,7(7),63~64.

2 顾瑛,赵三红,高艳章.4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4~25.

3 王小侠,周剑影,郭晓癸.伴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3),238~239.

4 徐东波.19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状态测定结果.癌症,1989,8(4),304~306.

5 邓媛.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诊疗意义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589~591.

6 李彬先,李瑞昆.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4):596~597.

7 李之珍,吴翠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内蒙古预防医学,2000,25(1):17~18.

1000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泌尿外科

猜你喜欢
比容全血膀胱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超声波在线表征MVQ/EVA复合材料的交联过程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火药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