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粗隆间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5-10-20 08:38翁琴婷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骨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翁琴婷

·临床护理·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粗隆间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翁琴婷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护理理念亦发生相应的改变,“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逐步被“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模式取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骨科患者中占较大比例,外伤对于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且较多骨科患者需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本院骨科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在骨科专科护理实践过程中充分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51~75岁,平均64岁。均为病情稳定、能接受访谈且同意合作的成年患者。采用AO分型:A1:62例;A2:74例;A3:2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实施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80例,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治疗均为同一组医生,均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体系的建立与普及是指导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理论前提[1]。在骨科患者中开展人性化护理,要时刻以患者为本,除对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外,还要主动提供心理、生理、饮食等方面的教育,最大程度维护患者的利益。人性化护理方法实施具体如下。(1)入院时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详细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主管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减轻其思想负担,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让患者心情放松,转移注意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入院24h内,护理人员发放人性化护理需求调查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婚姻状况、对疾病的认知、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当前最放心的问题、家庭关系、你最信任的人等,填好后由护理小组整理归纳,并结合病情制定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只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1d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2]。(2)开设相关讲座,定期培训: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护理理念,充分了解个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病房开展个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培训的同时要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评价体系,真正开展人性化服务,形成人性化服务的完整培训和评价体系[3]。(3)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经过或步骤,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其克服术前的恐惧感,同时做好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工作尽量轻柔,避免因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术后患者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班,细心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及时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4)功能锻炼与人性化护理。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士应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为患者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采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并提前告知患者家属院外康复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解答患者疑惑。(5)在患者的家属应用人性化护理。患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人性化的疏导。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术前、术后和康复训练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得到患者家属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统计。本观察主要参考骨科患者临床疗效判断标准[4]: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疼痛或肿胀显著减轻,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或肿胀明显改善,体征积分减少至71%~94%。有效:疼痛或肿胀有所改善,体征积分减少至31%~70%。无效:疼痛或肿胀未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且体征积分≤30%。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对术前及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前VAS评分(9.3±0.5),术后VAS评分(5.8±0.6);对照组术前VAS评分(9.2±0.8),术后VAS评分(7.0±0.9)。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79例(98.75%),对照组满意71例(88.7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患者诊疗的各个方面,把常规的医疗护理工作与患者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从患者入院、检查、手续办理到回访,制定出灵活、贴切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以人为本,因人施护。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文特性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通过开展全程护理、全科护理、全方位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科室和医院整体形象。

人性化护理有效地增强了患者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疾病的恢复率,和谐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使患者更愿意配合护士进行护理操作[5]。同时亦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人性化护理有效地改善了骨科的形象,并促进科室自身的发展。综上所述,在骨科开展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和满意率,其可作为骨科护理的常规方法。

1 邓丽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全科护理,2013,11(7 ):1886~1887.

2 李凉英.人性化护理对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医学信息,2011,24(2 ):944~946.

3 张欣.人性化护理在工作中的应用.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6):615~617.

4 黄晓燕.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1(11):208.

5 陈嫣红.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当代医学,2013,20(30):120~121.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门诊部

猜你喜欢
骨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人性化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