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受检人员的对证护理策略

2015-10-20 08:38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静脉情况护理人员

李 菊

健康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受检人员的对证护理策略

李菊

晕针是临床血液收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采集对象受各种因素的外来刺激,迷走神经受到刺激,致使血管床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引发暂时性的脑血流量减少,发生一时性晕厥反应[1]。晕厥反应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经常发生,由于发病迅速,涉及原因复杂多样,在预防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受检人员发生晕针反应时,及时进行诊断处理可降低其危害,避免发生意外,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分析健康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受检人员的对症护理策略,现选取2006年5月至2012年11月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发生晕针的受检人员10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100例受检人员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9~57岁,平均(32.5±4.1)岁。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受检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9~58岁,平均(32.7±4.2)岁。实施常规护理对策。

1.2临床表现 晕针主要发生在受检人员静脉采血过程中,其发作快、时间短,恢复亦较快(3~5min),严重者可见三期典型发作,主要分为先兆期、发作期和恢复期。在先兆期内,受检人员表现主要以恶心干呕、头昏眼花、心悸耳鸣、两眼昏黑、身体乏力、全身冷汗为主,间或伴有语无伦次现象;发作期内,多数受检人员出现昏倒现象,意识模糊、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呕吐、血压降低、心率变慢、脉搏细弱,严重者会出现全身抽搐等症状;恢复期内,受检人员神志逐渐清醒,四肢酸软,身体乏力,面色逐渐恢复红润,肢体温度回升,脉搏、血压和心跳均逐渐正常,无明显后遗症。晕针受检人员中多数为轻度,会直接由先兆期直接进入恢复期[2]。

1.3晕针原因 (1)环境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如温度、气候、医院环境、闷热、干燥、空气流通状况、嘈杂程度等。(2)心理因素:受检人员在静脉采血之前内心较为紧张,充满恐惧、焦躁等负面情绪。情绪紧张是晕针发生的最主要原因[3]。(3)机体状况:易发生晕针的受检人员主要有三种典型机体状况:身体饥饿或过于劳累、血管较为隐蔽、营养不良或贫血等[4]。(4)体位因素:姿势亦是引起受检人员发生晕针现象的原因之一。采取坐姿进行静脉采血时,下肢肌肉静脉张力降低,血液多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和心输出血量均减少,收缩压下降,短时间内影响脑部供氧和供血,发生晕针。(5)疼痛刺激:静脉采血时会引发疼痛,针尖对于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反应会使采集对象全身神经高度紧张,这种反射性的紧张反应会连带小血管发生扩张,引发血压、心率下降情况,脑部供血不足,发生晕针。受检人员中,老年人虽然机体情况较弱,容易发生晕针,但多是由于身体虚弱导致,从疼痛情况来看,其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各项反射和反应均受到影响,痛阈相对减小,受疼痛刺激发生晕针的几率较小[5]。(6)护理人员因素:主要为技术操作和举止仪表两大方面。技术操作方面,如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过关,穿刺血管不准确、反复穿刺,加剧受检人员疼痛和紧张反应,给其带来痛苦,较易发生晕针。另外,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举止仪表与晕针的发生亦有一定关系,如医护人员态度冷漠或者缺乏耐心等均会使受检人员出现紧张、抗拒等心理,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无法及时疏解其不良情绪,甚至无意中以激烈的言行刺激受检人员,都会促使晕针的发生几率提升[6]。

2 护理对策

在医院内要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保持院内环境整洁、舒适,采光、通风良好,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人体舒适范围,由医护人员引导受检人员熟悉医院环境,并且提供完善的休憩设施,配合相关的体检宣传栏或宣传单对受检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完善体检程序引导设置和方位指导,安抚其内心紧张感,降低恐惧感和抗拒感,使其能够以平和心态接受静脉采血,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护理人员在引导受检人员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心理状态,配合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受检人员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辅助。在实施护理前,要简单了解受检对象大致情况,诸如受教育程度、疑难问题、关心焦点等,运用肢体动作和语言与受检人员进行细致沟通与交流,创造一个亲切、热情、良好的交流环境与服务环境[7]。体检前要将体检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目的等进行宣教,解决其疑惑,让受检人员感到内心舒适,减轻其对于静脉采血的恐惧,提升配合度[1]。采血前,指导受检人员选择合适体位,对于体质较差、状况不佳或存在晕针史的受检人员应采用平卧位,体检项目根据受检人员身体情况在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受检人员反应,如其表露出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缓解,分散其注意力,比如进行交谈、提问或给予书籍报刊,利用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放松心情,避免血管出现异常收缩、扩张反应[8]。对于心理反应较强者可于平卧位抽血,配合深呼吸放松身心,或者通过其他措施缓解其精神紧张的情况,让体检者能够较好的配合完成采血工作而不发生晕针。

受检对象在进入抽血室时,护理人员要通过语言和动作解答其疑惑,如受检对象较为紧张,充满恐惧、抗拒等情绪,护理人员更要重视自己的语言、行为、衣着等状况,避免因自身疏忽加重受检人员心理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可使用温和的语言、轻柔的动作、准确的操作。如果受检人员血管较为隐蔽,不易查找,要加倍谨慎细心,减少受检人员所要承受的痛苦。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为采血静脉,情况特殊者可适当变更,以腕部静脉为主。如肥胖受检人员血管找寻较为困难,护理人员要有耐心,根据经验与受检人员血管细微的弹性来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务必一次成功,减少受检人员承受痛苦。

采血过程中一旦发生晕针现象,立刻停止采血,安排受检人员平躺,以增加脑部供氧量和供血量,松开衣领使呼吸道畅通。如果需要移动受检人员,避免搀扶,尽量采取两人搬运或者医疗床搬运形式,避免因站立等原因加重其脑部缺血缺氧情况。症状较轻者使用语言和动作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安慰受检人员,辅助其食用盐水或葡萄糖液,一般几分钟后受检人员即能恢复正常,如受检人员晕针情况较为严重,则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并给予吸氧等,观察受检人员变化,直至恢复正常[9]。出现抽搐受检人员使用纱布和压舌板打开口腔,避免咬到舌头,如果是过敏体质或其他原发性疾病受检人员,应准备好急救医疗小组,进行现场抢救,然后送往急诊,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 结果

通过实施对症护理策略,100例受检人员均顺利恢复,未发生意外事故或后遗症。两组受检人员晕针发生情况和满意度见表1。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受检人员发生晕针几率明显降低,逃避采血受检人员明显减少,受检人员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受检人员晕针发生情况和满意度(n)

4 讨论

静脉采血晕针现象的发生与受检人员的身心情况有密切关系,在受检人员体检前,由医护人员做好宣传教育,解答受检人员疑惑,指导其保持正确的心态和身体状态,是减少晕针情况发生的重要前提和措施。在采血过程中,一旦受检人员发生不适,根据其轻重程度选择合适处理办法是避免意外事故和后遗症等发生的关键。在受检人员进入医院进行体检时,提供其舒适的体检环境和完善的休息设施是缓解受检人员内心紧张和压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次护理实践中,针对静脉采血受检人员发生晕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改善和规避,在实施对症护理的观察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受检人员晕针发生情况和逃避静脉采血的情况明显减少,且临床满意度较高,说明对症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针对静脉采血的临床护理,先要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做起。对于本院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提升其采血的操作技能,保证专业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人际关系技巧,能够给予受检人员较为贴心的护理。在与受检人员沟通中,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适当得宜,能够展开有效沟通的同时,缓解其内心障碍,满足其身心需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以上这些行为不仅能够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医疗形象,全方位维护受检人员的身心健康。

1 程芳,曲晓慧.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方法.丹东医药,2009,4:57~57.

2 李莉萍.42例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39~139.

3 张秋宁,马陇.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4):146~147.

4 李丽.提高静脉采血质量的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103~103.

5 彭惠香,林禅,陈昕.2种不同体位采血发生晕针的原因分析.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1):76.

6 武振华.直接静脉穿刺法减轻疼痛效果.现代护理杂志,2009,3(8):102.

7 代全利.减少病人晕针的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10,19(2):219~129.

8 姚晓红,张娅男.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12,10(7):551~552.

9 郭双敏,梁传英.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1(2):159~160.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静脉情况护理人员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脱发 养“老金”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