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月情

2015-10-20 08:54
幸福家庭 2015年9期
关键词:怀远秋思赏月

我们普通人过中秋无非吃吃月饼,赏赏月,喝喝酒,与亲朋小聚一番。但文人墨客就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把中秋留下,留在记忆里,留进历史里,于是有了浩瀚的中秋诗文。于是当我们再过中秋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一场宴会,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盛宴。

苏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代写中秋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当时苏东坡正在山东密州做官,弟弟苏辙在济南,尽管并非天涯海角,却因各自事务缠身,已有五年未曾见面。苏东坡对月酌酒,渐至沉醉,正所谓酒入愁肠,思绪翩翩,才有了这首词作。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东坡这首词之所以独擅胜场,就在于他的高妙和深情。此外,这首词的好处还在于它几乎包含了中秋诗文的所有因素:月亮、饮酒、怀远。拜月的风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人对自然的崇拜,以后这一习俗又衍生为月下酌酒、赏月、祈福等活动。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同样是牵挂弟弟,杜甫的情怀就比苏轼来得沉痛。诗歌表现的是安史之乱背景下的中秋节,一点喜气都没有,有的只是哀痛。可以说中秋的基本主题应该是亲情,而这种源于农业社会的亲情正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情怀之一。古代的战乱很多,加之交通和通信不方便,一旦骨肉分离便可能成为永诀,所以,杜甫在诗中所流露的这种痛彻之感也就不难理解。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

周作人应该是深谙玩味万物之理,他写的中秋也怪兮兮的:“……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曰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别人见月怀远,他想到的却是精神病,你说怪不怪?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月光渡过了爱尔兰海峡,爬上海尔佛林的高峰,正对着静默的红潭。潭水凝定得像一大块冰,铁青色……”诗人徐志摩在《印度洋上的秋思》这篇散文中,极尽诗人的想象,写出了一个境界最浩大的中秋夜,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带着我们周游世界,过了一个浪漫的中秋。 (摘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猜你喜欢
怀远秋思赏月
秋思
秋思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本期推荐主题 秋思
中秋一起来赏月
肖怀远主任深入河东区专题调研图片报道
别样的中秋赏月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