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象工程”为“惠民工程”

2015-10-21 08:10姚默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形象工程主动学习合作

姚默

[摘 要]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深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应持有的理念及要求、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 主动学习 合作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广大教师大胆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教学模式、方法应运而生。分组讨论教学法也是一部分教师比较喜欢使用的教学方法,尤其在一些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上,大家更是乐此不疲。

所谓的分组讨论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突破和补充,它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分组讨论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分组讨论下,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自体验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改变原来“被动挨打”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内有分工,有任务,小组内、小组间还有讨论。“要强”、“好胜”是人的本性,更是年轻学生的本性。谁不愿意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来证明自己?谁不想在争论中获胜?谁不想把问题阐述得更深刻?于是学生有了压力、动力,其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实行分组讨论,小组内无论哪个知识层面上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都乐于进行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生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这就使更多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所以分组讨论模式非常有利于面向全体,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和社会成员意识的形成。

3.搭建学生乐于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有的怕影响教学进度,基本不提问或很少提问。且敢于回答问题和能回答问题的,多半是一些成绩好的或外向大胆的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实现自我的需要没法得到满足。但是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下,可以使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讨论因每组人数少,学生心理压力小,气氛活跃、民主、平等、和谐,每个学生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学生十分乐意进行交流,倾听、思考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把握。学生发言、交流、争论多了,胆子大了,思维清晰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增强了。而且分组讨论教学法还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竞争力,创建和谐、民主班级的重要渠道之一。

由于分组讨论教学法有这么多的优点,因此许多教师都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尤其在公开课上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看起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给人产生很不错的印象。但是这样的课听了几节后,笔者深深地感到在热闹的背后需要改进的东西太多。现在一些教师使用的分组讨论教学法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之得到充分发展。当然真正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没有真正“惠民”。而且危害更深的是,长期受这种假讨论的熏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对其成长极为不利。

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所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

有些问题在教材上直接就能找到答案,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也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所谓的“讨论”并争相发言,形式很热闹,但没有实际效果,只是浪费时间。

2.讨论小组安排不科学,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偏离了教学目标

有的是小组人数分配不合理,人数太多,座位分散,不便于讨论,如有的教师将一个班五十多人,按照四列课桌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每组十四五个人,前后七八排,怎么讨论?也有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将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将成绩相对较差的分在一组,结果是成绩好的组讨论得热火朝天,成绩较差的组冷冷清清,汇报讨论结果时也只是个别组、个别人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他组、其他人则是旁观者。

3.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讨论时间太短,交流不深入

教师在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这样往往只是少数基础好的、反应快的学生能迅速投入,而基础差点的只能坐在那儿“看戏”。就是参与讨论的学生也往往只能就事论事,讨论交流不深入,思维、视野不开阔,而且常常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刚刚来了兴致或讨论才渐入佳境时,教师却只能喊停。这样的讨论效果也很难保证。

4.教师也成了“局外人”,无法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深度,更不能引导问题向更深层发展

不知是上课教师缺乏经验还是为了教条式地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讨论时他仍在讲台上楞站,站时间长了就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走走,或象征性地巡视一下。学生讨论结束也不去对学生讨论的过程、结果做简单评价,对存在问题作纠正,对讨论进行补充并总结,而是“好,这个问题就这样”就匆匆去赶下一个问题了。

5.更有甚者,少部分教师纯粹在作秀,走形式,搞“形象工程”

有些教师为了在公开课上能体现新课改精神,使公开课精彩,在课前做好“精心准备”,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两三个组,并且把所讨论问题的结果或几种可能情况都事先给这些学生,甚至安排好大家该如何表演,如何把课堂一步步推向“高潮”,让听评课老师、领导“惊讶”。至于其他组、其他学生只要做好“群众演员”和“保密人”即可,不能把“秘密”告诉听评课老师。公开课过后则一切照旧。

三、搞好分组讨论教学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1.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逐步了解并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对自主学习不习惯,更缺乏信心,对分组讨论教学法不了解,所以教师如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讲解分组讨论的步骤流程、注意事项,阐明其对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意义,学生还会在思想上和操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有必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不然会产生误解,认为老师在瞎搞。

2.分组要科学合理均衡,小组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每组以五六人为宜,多了很难做到人人参与,少了讨论没有了氛围;每个小组整体实力要差不多,学科优生、中等生及学困生比例要合理;小组内部分工要科学,要选那种不只学科成绩好,而且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既让组员的长处得到发挥也要使组员的“短板”得到锻炼的学生当组长。另外小组要稳定,不要老是变动,这有利于组内磨合,交流深入,也有利于小组间竞争。

3.教师要精心准备和筹划讨论问题,设计问题以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为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首先就是要对自己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于控制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的“度”也才能把握住。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讨论,浅显易懂的或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解决的就没必要讨论了;对超出学生讨论能力范畴的,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也不需要讨论。总之,讨论要有真正价值所在。例如在上必修二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这一课时,在讲授完“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这两目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讨论题:为什么无论作为曾经的殖民大国还是欧洲大陆霸主的西班牙、荷兰和法国都先后败在英国这个岛国之手?这个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但不是太难,学生根据刚刚所学通过讨论可以答出大部分。

4.教师要深入讨论之中,由旁观者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点拨者

学生毕竟是孩子,自觉性不强,会有小部分人不积极参与,或趁机开小差甚至捣乱。教师要督促和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对表现优秀的要及时表扬,帮助小组长维持秩序,使讨论热烈、激烈但不混乱。教师最好还要深入到某一个小组中作为一名普通成员参与讨论,这样才能对所讨论的问题,在学生把握程度、讨论的方向等方面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掌握,对讨论大方向出现偏差的做出及时的纠正。并且通过参与为下一步的点拨做准备,或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变化对之前的备课设计做出及时调整。

分组讨论教学法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可能还不是太熟悉,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可能会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能感觉它不如传统的满堂灌得心应手。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充分、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广大教师还要为此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形象工程主动学习合作
政府投资迎来首部行政法规“形象工程”有望划上句号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议作文写作中的“形象工程”
婚恋专家的丈夫自述:美满婚姻只是妻子苦心构筑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