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茸发生的探讨

2015-10-21 11:36李晓梅
医药与保健 2015年9期
关键词:残端脐部脐带

李晓梅

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茸发生的探讨

李晓梅

目的 探讨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茸发生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门诊外科因脐带未脱落就诊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消毒自然脱落,实验组给予二次剪脐包扎消毒,对比其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新生儿脐茸发生率明显小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茸发生的效果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二次剪脐;新生儿脐茸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极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口,是细菌最易入侵的门户。新生儿脐茸是卵黄管的脐部残留粘膜,外观呈息肉样样组织,俗称脐息肉。由于脐茸分泌少量液体,使脐部处于潮湿状态,易形成脐炎,严重者并发全身败血症[2]。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二次剪脐能有效地减少脐茸的发生,我院外科门诊从2013年7月~2014年7月对在我科就诊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实行二次剪脐,观察其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后是否出现脐茸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现将脐带处理的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外科就诊因脐带结扎后5天~32天未脱落的新生儿9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新生儿均存在脐带未脱落,有的脐带残端干燥、结痂,有的脐带潮湿、渗血或渗液。随机分为参照组(48例)和实验组(48例)。其中参照组干燥31例,潮湿17例,实验组干燥28例,潮湿20例,年龄5~32天,平均日龄(7.2±2.8)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分娩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处理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儿常规的脐部处理,方法是用0.5%活力碘溶液消毒脐带残端、根部及周围皮肤,然后给予无菌护脐贴包裹。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操作者用止血钳夹住脐带残端,轻轻向上提拉,充分暴露脐根部及其周围皮肤皱褶,用无菌棉签沾0.5%活力碘溶液,从脐带根部环形消毒至脐周并检查脐带及脐周有无异常;检查无异常后,右手持组织剪,剪刀与新生儿脐根部呈15°-25°夹角,沿着脐根部顺时针方向、锥形剪除残端脐带,尽可能减少脐带组织残留,保持创面的平整,但是不可以一刀平剪[1],再用4号强生慕斯缝合线双层沿着脐轮的位置进行结扎,最后用0.5%活力碘溶液消毒创面及脐周皮肤,待干后用无菌护脐贴包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脐部情况,参照组患儿的脐部有15例脐部可见赘生物样息肉,有3例伴有脐瘘,12例并发脐炎;观察组患儿的脐部有2例出现脐瘘,1例并发脐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的脐茸发生率(31.25%)明显高于观察组(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脐茸发生的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二次剪脐法有效地阻断了脐带与脐带皮肤之间的血液循环,及时清除脐部基底部的残端组织,将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局部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薄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以促进脐部愈合。新生儿二次剪脐法,不仅有效地缩短了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而且加快了脐部的愈合,同时避免了因为脐茸而造成脐部感染,必须通过电灼术才能根治的痛苦。二次剪脐时除了要注意选择剪脐最佳时期,还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所用物品均应一人一份,物品均应高温高压灭菌后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剪脐时要注意防止误伤脐轮。本组新生儿观察组进行二次剪脐法,脐部愈合效果好,未发生一例新生儿脐茸。与传统的脐部自然脱落相比,新生儿脐茸发生率明显降低,深受产妇和家属的满意。

[1]顾宇轩.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带脱落及感染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4,2.

[2]赵映珍.龙珠软膏换药治疗新生儿脐茸电灼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0,9(6).

R657.4

A

作者单位:430070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外科

猜你喜欢
残端脐部脐带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支气管残端包盖与加固缝合对肺叶切除术后残端愈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