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10-21 16:40肖盼
医药与保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小儿

肖盼

【摘   要】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性治疗,实验组患儿同时辅以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與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发热、呕吐、头痛、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消失时间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后可促进症状消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儿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73.3+1    【文献标识码】 A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小儿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等临床特点,如治疗不当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多种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可与病毒抗原结合,有利于细胞吞噬而被清除[1]。本文分析了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纳入本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惊厥、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并伴有智力损害、精神异常表现,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CT或MRI检查结果提示脑实质、脑干异常密度影,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剔除合并脑血管疾病、中毒性脑病、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儿40例,年龄2岁-8岁,平均年龄(5.12±1.86)岁;体重12kg-32kg,平均体重(20.58±5.73)kg;病程1d-5d,平均病程(2.21±0.65)d;其中男孩22例,女孩18例。

实验组患儿40例,年龄2岁-10岁,平均年龄(5.35±1.91)岁;体重11kg-35kg,平均体重(21.27±5.84)kg;病程1d-4d,平均病程(2.18±0.70)d;其中男孩24例,女孩16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0mg/kg,Q8h,连续抗病毒治疗7天[3];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2mg/kg,Q8h抗炎,连续用药3d后减量,改为强的松口服,逐渐停药。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剂量为400mg/(kg·d),连续用药5d。用药后加强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发热、呕吐、头痛、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消失时间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脑部无菌性炎症,一般多发生于小儿。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急性病毒性脑炎引起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患儿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除与病毒感染有关外,病毒性脑炎对机体的损害还与感染后继发的免疫反应有关。目前临床对于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治疗缺乏特效方案,多采用以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4]。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可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扩散。降低颅内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可控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轻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促进症状消退,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球蛋白是从血浆中提取、纯化的免疫球蛋白IgG分子和多种病毒特异抗体。其中特异性抗体可直接中和病毒,避免或减轻病毒对机体的直接损伤,而且不会干扰机体产生主动抗体。免疫球蛋白通过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可提高白细胞数量,加强巨噬细胞对致病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同时阻断可引起或加重神经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

本研究中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者发热、呕吐、头痛、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综合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可迅速控制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有利于疾病的转归。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这一结果提示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后可促进症状消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儿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汪毅宏,李波,周敏.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539-540.

[2]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763.

[3] 宋振海.阿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3,22(17):89-90.

[4] 郑勋,周飞.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3):355-356.

[5] 董艳萍.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5):20-21.

猜你喜欢
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