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高迷走反应的护理

2015-10-21 17:27陈彩霞
医药与保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护理

陈彩霞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高迷走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迷走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高迷走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脏永久起搏器;高迷走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临床治疗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所致,疗效较为显著,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预后[1]。本研究分析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高迷走反应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13例,年龄40-82岁,平均为(66.4±5.2)岁;原发病类型: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20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3.0s),10例完全性方式传导阻滞,6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45-80岁,平均为(66.9±5.8)岁;原发病类型:1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20例新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3.0s),9例完全性方式传导阻滞,8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类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如下:

1.2.1  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计划  由医生、护理人员、营养师等组成临床路径小组,通过学习和研讨,根据科室工作特点以及本组患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入院评估、检查及生化检验、治疗措施、护理措施、活动计划、饮食计划、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1.2.2  护理路径  (1)第1d:①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护人员以及相关制度与注意事项。②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家属支持系统。③术前3d停止应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避免发生出血。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练习,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例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等。④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讲解相关内容。(2)第2d:①确认术前检查是否完备;②想患者耐心细致地介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意义、安全性、相关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使其做好心理准备。(3)第3d:①完善术前心理护理并再次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卧位。②完善术前备皮以及急救药物、监护设备准备。③协助患者取卧位,并建立静脉通道。(4)第4-5d:①加强饮食与大小便管理。②完善伤口护理,予以沙袋压迫6h,并密切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以及红肿现象。③予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饮食。④在术后72h内应完善心电监护,了解起搏器的起搏效果。同时,观察囊袋是否有血肿发生,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和是否存在起搏器不适症状。一旦发现心电监护无脉冲信号以及心室次级波,并且仅存在较起搏频率低的自搏心率,则应检查是否为及其原件失灵、起搏器导线接触不良以及导线断损等,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患者的安全性。(5)第6-9d:完善起床活动指导、自我脉搏检测指导、术侧肢体锻炼指导以及出院后起搏器使用注意事项,再次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慰。(6)第10-11d:确认患者无不适症状后拆线,并完善出院指导,嘱患者应尽量避开高磁场区域,并定期接受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不良症状。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技术四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统计两组在的高迷走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計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1例(1.96%)发生高迷走反应,未见其它并发症;对照组6例(11.76%)囊袋积血,3例(5.88%)囊袋感染,1例(1.96%)电极脱位,3例(5.88%)高迷走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属于有创性操作,术后容易发生高迷走反应、囊袋积血以及囊袋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患者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缺乏正确认识,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医护工作的开展[2]。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身体技能下降、抗病能力较差、术后恢复慢等,术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3]。此外,植入起搏器后的疼痛感可刺激患者的皮层中枢以及下丘脑,而胆碱能植物神经张力骤然增加,可引起肌肉以及内脏中的大量小血管发生强烈的反射性扩张,从而诱发血压降低以及心率骤减等[4]。术前需要禁食等,均可诱发高迷走反射。因此,完善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高迷走反射以及其他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路径是一种具有严格时间计划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针对性、计划性与系统性,转变了传动被动护理模式。术中确保静脉输液管路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并确保用药及时有效。术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以及精神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5]。护理人员应充分熟悉高迷走反应以及其他并发症的表现,一旦发现高迷走反应,应及时安抚患者,并积极予以对症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仅1例患者发生高迷走反应,而对照组高迷走反应率达6.32%,明显高于观察组。故认为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全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高迷走反应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婷婷,秦小君,郑文庆,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30-1531.

[2] 曹惠芳,孙凌,翁双凤,等.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421-4422.

[3] 向岚,张汉平,李雪燕,等.心脏介入致气胸并发症改良治疗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3):2303.

[4] 田文军.安装永久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现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8):14-16.

[5] 熊涛.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3341-3342.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