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危重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10-21 20:28孙丽娜
医药与保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效果

孙丽娜

【摘   要】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危重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危重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比对照组24.53%低(P<0.05);研究组的通气时间(64.72±18.31)h明显比对照组(89.34±23.21)h少,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危重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护理干预;危重新生儿;正压通气;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A

本研究为观察护理干预在危重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危重新生儿,分别在其通气治疗中应用不同护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危重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3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7:26,胎龄32-41w,平均胎龄(36.2±2.1)w,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呼吸暂停17例,吸入性肺炎9例,感染性肺炎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8:25,胎龄31-40w,平均胎龄(35.92±1.9)w,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呼吸暂停16例,吸入性肺炎11例,感染性肺炎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在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儿体内的酸碱度、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对呼吸机的相关参数进行记录,若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通知相关医师进行处理。同时应做好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且要保证机械通气正常。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选择合适的鼻塞并及时更换鼻塞;勤换机械管道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全面观察患儿排尿量、血压、血糖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若发现不良情况,则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援救[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值变化,即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通气时间进行比较,并发症包括鼻损伤、脑室内出血(IVH)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和X2完成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值均出现变化,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仅有4(7.55%)例出现鼻损伤、脑室内出血(IVH)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症状,对照组中13(24.53%)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的通气时间  应用不同护理后,研究组的通气时间为(64.72±18.31)h,对照组(89.34±23.21)h,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危重病症,但对于采取何种护理方法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仍有待于证实[2,3]。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选取的106例危重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分别在其通气治疗中应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发现护理干预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对常规护理大(P<0.05),分析原因在于鼻塞和机械管道的及时更换可以促进患儿体内的气体交换,使其病变的肺泡保持开放,并可以减少功能残气量,避免呼吸阻塞,从而可以扩大氧交换面积,加快换气的速度。

同时,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危重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证实[4,5]。本次研究結果显示研究组中仅有4(7.55%)例出现鼻损伤、脑室内出血(IVH)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症状,对照组中13(24.53%)例,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分析原因在于鼻塞和管道的调整可以使鼻塞与患儿鼻孔紧密接合,减轻鼻部压伤,在此基础上,合理调节通气压力可以有效避免脑室内心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的恢复。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的通气时间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通气时间(64.72±18.31)h比对照组(89.34±23.21)h少,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由于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烦躁情绪得到有效消除,可以使其配合通气治疗,从而可以有效缩短通气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危重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进患儿的血气情况,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可以减少通气时间。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4-396.

[2] 黄娟.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8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71-72.

[3] 杜翠林.5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鼻塞式CPAP 治疗的护理要点[J].包头医学院报,2014,30(3):81-82.

[4] 周佩艳.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0):255-256.

[5] 刘永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8):64-66.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