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

2015-10-21 20:28刘莹
医药与保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刘莹

【摘   要】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6月发生的38例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中,5例患者由于原发病危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2例由于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死亡,余者31例均成功撤离呼吸机,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肺部感染控制效果。结论  外对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而言,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14%-38%,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医疗成本增加;我院针对38例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者采取了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6月发生的38例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9-86岁;38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在2-116d,平均天数22.6d,其中8例肺部感染患者通气时间低于7d,余者30例发生肺部感染者通气时间均在7以上;机械通气方式如下:9例经口插管、10例经鼻插管,余者19例为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发热、肺部湿音、气管内吸出黏稠浓痰;所有患者均与1990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相符。

1.2  护理措施

1.2.1  加强基础护理  (1)翻身、叩背:至少间隔2h即帮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如患者病情危重,可采取交替翻身,即先仰卧至左侧45度,再仰卧至右侧45度;翻身时可将手掌弯曲成杯状轻叩患者背部引流部位,以促进有效吸痰,减少呼吸道内分泌物的聚积;(2)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均要进行细致的口腔护理,将口咽部菌群数量降至最低;可用0.9%氯化钠溶液及3%双氧水进行口腔消毒,护理时先封闭气管套囊,防止清洁液、口咽分泌物等进入气管;清洁口腔的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黏膜溃疡、口腔霉菌感染等现象。(3)呼吸机消毒:所有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均要进行严格消毒,做到专人专用;用含75%酒精的湿纱布轻轻擦拭呼吸机主机外部位,并用紫外线照射法进行灭菌处理;呼吸机管路采用一次性呼吸回路,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湿化器晾干后再做消毒;呼吸机压缩机、主机等空气过滤网至少每天清洗2次,湿化水要及时更换、添加;冷凝水要及时倾倒,保证储水瓶位于较低水平,可防止积水倒流所致感染,且不会对潮气量产生影响。(4)气管导管护理:导管套管要牢靠固定,仔细检查,避免由于导管滑动而导致气管黏膜受到损害;导管套囊适当充分,保持适宜压力,否则压力过高会对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产生影响。(5)气切患者的护理:针对气管切开患者要加强其切口护理,严密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则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进行抢救;气管切开处的敷料要每日更换,至少做到早晚各1次;更换敷料时先用生理盐水将切口分泌物擦除,再用75%的医用酒精对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检查创口周围是否出现皮感染、湿疹等,如敷料出现渗血情况则要及时更换,并报告主治医生。(6)適时吸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吸痰,吸痰过程中遵循先气道、后口控的原则,全程执行无菌操作标准程序;选择吸痰管时,以质量好、透明、粗细适中、偏硬的为首选;吸痰操作时,迅速、轻柔、准确的插入吸痰管,边吸边旋转拔除吸痰管;通常吸痰时间要控制在15s以内;吸痰时对痰液的形状、颜色进行仔细观察,并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要先吸3min纯氧;吸痰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加强气道湿化,湿化液的配制如下:生理盐水250ml加A-糜蛋白酶5000U、庆大霉素8万U,持续气管内滴入, 3-速度保持在5滴/min,并根据痰液粘稠度随时调节气管滴入的速度,如痰液无结痂为湿化满意。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5例患者由于原发病危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2例由于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死亡,余者31例均成功撤离呼吸机,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肺部感染控制效果。

3  体会

ICU病房集中了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且空间狭小,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尤其是仪器设备未严格消毒、医护人员手污染、未采取正规的无菌操作程序等,均为细菌的侵入制造条件。口咽部及胃肠道定植菌是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来源,患者处于昏睡、昏迷状态时,其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吞咽反流至口腔的胃肠液而导致液体吸入气管。胃管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胃内容物易反流至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会对气管黏膜的天然屏障作用产生破坏,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上呼吸道正常的加温、湿化、过滤等功能也随之消失,导致下呼吸道失水、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最终导致气道阻塞并发症;气道温化程度与肺部感染有直接关系,即气道湿化程度越低,肺部感染率就越高,这些均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综上,对于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机械通气的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并保持患者呼吸系统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加剧。在本研究中,对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汪丽蕙,林传骧,王海燕,等.今日内科(呼吸疾病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6:7.

[2] 匡章华,王龙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13,27(12A):1389.

[3] 张波,高和.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4.

[4]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编委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呼吸与结核杂志,2012,23(6):3.

[5] 毛毓敏.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11.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
2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