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5-10-21 20:28靳海霞何海荣
医药与保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并发症糖尿病

靳海霞 何海荣

【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5月对60例糖尿病足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术后随访3-15个月,患者下肢循环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疼痛、肢体麻木、跛行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能迅速有效改善患肢血供,促进足部溃疡愈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增长的模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且治疗费用高,预后不佳。大约有15%的糖尿病病人随着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最终会发生足溃疡[1],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DF认识的不断加深,治疗手段在不断丰富。由于血管介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被广泛的用于糖尿病足的血管重建治疗中,目前是治疗糖尿病足较为先进的方法之一[2]。对DF患者的护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科于2010 年1 月—2014 年5 月对60例DF患者行下肢血管的介入手术,术后给予细致的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糖尿病足患者60例,包括33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年龄在47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对6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糖尿病足的溃疡程度按照Wagner进行分级[3],包括1级患者8例,2级患者17例,3级患者26例,4级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39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例,合并外周血管疾病33例;糖尿病史<10年12例,10年-20年33例,>20年15例。进行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足部皮肤明显感觉到温暖,血液供应得到改善,患者足部背动脉的搏动逐渐增强,明显减轻静息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快,提高了生活质量。

1.2  治疗方法  对6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控制血糖和进行对症处理、进行局部清创换药治疗以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利用Seldinger技术,对病人穿刺一侧或者两侧的股动脉,并送入导丝及导管到病人的患侧肢体的动脉进行造影,依据病变程度,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  (1)合理饮食: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治疗原则是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热量的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量为控制标准,建议患者戒烟酒。(2)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病变血管的位置和病变程度,对狭窄远端缺血的患者可以利用球囊扩张或者血管内支架术使血管再通,有利于糖尿病足血液循环的改善。但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往往病程长,并发症多,加之饮食限制,长期用药,令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以及对介入治疗的了解不多,对治疗结果的未知性,多数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失望、悲观,对各种治疗持怀疑态度,对介入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反应[4]。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①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手术过程、注意事项,讲解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②指导病人放松心情,例如采用深呼吸、听音乐等来减轻精神压力,及时告知患者在介入手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感,使其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卧位排便训练。③还有的患者会因治疗费用、对预期治疗效果的反应、家庭及社会关系等差异而产生各种心理变化,此时护士要多与病人交流,及时疏导病人,树立病人对治疗疾病的信心。(3)足部的创面护理:糖尿病足的伤口容易形成窦道,引发感染,因此对于窦道深且有脓性分泌物的应切开伤口进行引流排脓。糖尿病足的清创一般主张利用蚕食法进行清创,创面清创后一般不进行缝合,避免加重创面缺血,影响愈合。换药后及时指导病人足部的正确摆放姿势:对于下肢肿胀的病人要抬高足部;而足底感染的足部要下垂;足趾缝感染的患者要用俯卧位使足尖下垂,避免感染脓液顺着肌间隙及筋膜腔扩散到全足;部分患者是足跟伤口,此时要使用足踝托把足部悬空。

1.2.2  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下肢血管介入是指在血管的狭窄或者闭塞处利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或超声消融的方法,使狭窄血管血流通畅,改善患者足部创面的血供,促进伤口的愈合[4]。(1)术前准备:备皮,预置静脉留置针;卧位排尿训练或留置导尿;备输液泵、沙袋、气垫床等;术前宣教,向病人介绍介入治疗应该注意的事项;手术前评估病人的体温、皮温、血压、血糖及踝臂指数等,并记录于手术观察表中。(2)手术护理: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监测血压,记录各项体征指标,包括尿色、尿量、皮温、血压及穿刺点的情况等;观察穿刺处出血情况、足背的动脉搏动情况、下肢血管是否发生栓塞、有无腰背痛及有无压疮等情况;水化,补液,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预防对比剂肾损伤;保持留置溶栓导管处的输液泵通畅,防止导管栓塞;术肢进行加压包扎并制动8h,预防压疮的发生,适当进行按摩并在腰背部垫靠软枕。(3)患足观察:术中应用大量肝素及介入治疗损伤动脉,都容引发出血,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极易造成高血凝状态,因此手术后压迫止血,易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引发血栓的形成。因此要密切关注穿刺点的渗血情况及皮下的血肿现象;观察手术下肢皮肤的温度感觉和颜色变化,与术前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出血现象和血栓的形成;观察患者糖尿病足的血运情况是否有改善,观察皮色、皮温、肢体感觉、趾端的毛细血管是否充盈、足背部动脉的搏动情况以及第2、3足趾的皮肤氧饱和度。据调查发现本组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后患侧的足背部动脉搏动较手术前显著增强,其中19例病人从无法触及到稍微弱于健侧,患者趾端皮肤的颜色也由暗紫色变为红润,皮肤温度也有升高。(4)并发症护理:介入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栓塞和感染。①出血护理:手术后病人进行强化抗凝和抗血小板的治疗,观察病人有无出血的倾向、创面有无渗血、鼻孔是否出血以及皮肤黏膜的出血、有无瘀点、瘀斑现象、穿刺点是否出血等,同时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预防出血现象的发生。②栓塞护理: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范围广,常常累及数支动脉,呈阶段性的分布。球囊的扩张容易引发血栓和斑块碎粒的脱落,造成远端血管的栓塞。因此要密切观察病人患肢足背部动脉的搏动变化和远端的血供改善情况,及时发现栓塞迹象[5]。③感染护理:控制及预防感染,术后监测体温变化,注意穿刺点的愈合情况;依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5d-7d。

2  结果

本组60 例患者均经过术后随访3-15 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下肢循环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疼痛、肢体麻木、跛行等症状明显缓解。

3  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下肢截肢率比正常高5-10倍。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预后效果好,能够迅速有效的疏通患者下肢狭窄的血管,有效改善患肢的血供,促进糖尿病足部溃疡面的愈合。通过本院的60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说明及时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促进DF患者的康复,有助于预防介入手术的并发症,是保证介入治疗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 张海涛,柴萌,孙津津,等.介入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881.

[3] 温德容,李俊英.18例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40(7):724-725.

[4] 闫静,刘萍.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循证[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0):1179-1182.

[5] 邹志易.糖尿病足的護理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6):9-11.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并发症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