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5-10-21 11:57顾国荣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观察力袋子事物

顾国荣

观察是小学生学科学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贯穿于学生科学活动的始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下面就“什么是观察力”、“学生离科学观察有多远”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等问题作粗浅的论述。

一、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提纲或观察表进行的有组织有比较的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能力”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的本领。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对于刚开始进行科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在小学科学的启蒙教学中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才能展开比较、假设、想象、实验探究思维等思维活动,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和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二、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普遍缺陷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项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它可以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体验性,科学课中的观察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直接的表现。学生的每项探究活动都离不开观察,我们只有在小学科学的启蒙教学中开展好观察活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

但综观当前科学课堂上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还存在一些误区:

1.观察缺乏客观性

学生会受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影响,对于感知活动的观察结果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会掺入个人主观的判断。

2.观察缺乏顺序性

小学生的观察条理性差,一些孩子不会有顺序地观察,观察不细致、不具体,从而导致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各种事物,有时会以偏概全。

3.对观察结果不能确切描述

一部分学生懒于动笔,记录速度慢,记录时有遗漏,造成描述没有条理,不符逻辑。也有学生虽然观察到了大量的内容,但在头脑中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出现“明于心不明于口”的现象。

三、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针对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科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出发,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們要把握时机,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如我执教的四下《物体的运动》单元《小车的运动》一课,我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我说: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这样让学生自己假设,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明显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学观察要领

按照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皮肤去直接感知事物的特性。如苏教版三下《固体和液体》单元,我们就要实现让学生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沉浮,并加以描述。在三下《观察与测量》单元《观察》一课时,我先是限制学生感官观察。

师:下面我们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判断黑色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课前准备好用橡皮筋扎好的黑色塑料袋,里面装好蚕豆种子。)

第一步操作:不能打开袋子,只能依次在塑料袋外面轻轻摸,凭感觉判断袋子内的东西。

第二部操作:袋子仍然不能打开,可以把手从解开橡皮筋的袋子中伸进去轻轻地摸比较,眼睛仍然不能看。

第三部操作:打开袋子,把里面的物品拿出来,用多种方法去认识、去感知这个物品,小组内依次观察并交流。

最后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刚才,大家利用我们的感觉器官了解了蚕豆的样子和特点,去区别蚕豆和其它物体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一切活动就叫做观察活动。

3.引导学生记录、分析,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首先,充分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特别是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这是科学观察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我经常鼓励学生:“你们很会观察,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但是你怎么才能让别人和你分享这些呢?是不是应该写一写,画一画,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特别是三年级学生更喜欢用简图和数字描述观察到的内容和数据,我平时就主要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上,保证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充实。

其次,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只有在观察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运用你的思维,才能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便于理解、记忆。如果只“观”而不“思”,事物犹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在头脑中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科学内容,主要以观察周围事物为学习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以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优红.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

【2】许春良,冷居丰.科学思维:小学科学的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4(06)

【3】刘吉.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J】.小学科学,2014(1)

猜你喜欢
观察力袋子事物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把手放进袋子里
美好的事物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奇妙事物用心看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取米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