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造林技术的几点思考

2015-10-21 17:19王强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6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人工现状

摘要:人工造林也是整体工程,需要科学规划,长远计议,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地选择多种类树种,选用性状优良的苗木品种,精耕细作,科学制定种植计划,才能提高人工造林的效益,为增加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长久保障。本文对关于人工造林技术的几点思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工;造林技术;现状;措施

在进行营林造林工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可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同时,尽快的实现营林事业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加强环境保护事业,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而探索营林造林工作中的人工造林技术的新方法新形式,推进人工造林技术整体水平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协调稳步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人工造林的现状

我国人工造林是缓慢而波动地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特别是近几年退耕还林的政策对人工造林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超0.46 亿hm2,占世界人工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达18.21%,居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工造林还面临着工业污染、水资源匮乏、全球气候变暖等不利因素的巨大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几十年内不会减弱,因此,人工造林工作关系到全社会的生存,绝不能懈怠。

二、人工造林技术的措施

1、树种选择

人工林营造要根据造林地的地域、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造林的树种、规格、规模,做到适地适树,最好选用乡土树种,以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

造林苗木的来源一般有2 种:一是到苗木的产地选购;二是自己建立培育苗木的苗圃。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在苗木调运及种子选购过程中,应当遵守“苗木可以向南、向东迁移上千公里,向北、向西应当见小迁移”的原则,这是因为植物的耐寒、耐旱相对来说比耐高温、耐湿的性能小,这样有利于保证造林成活率。

2、建立苗圃

正常来说,如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就应当建立自己的苗圃,这样一是有利于降低成本,二是在造林季节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的损耗,有利于保持苗木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要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土壤通透性好、坡向向南的地块建立苗圃。先建设苗圃的附属工程,如苗圃的道路、排灌设施等,然后按照规划平整土地、做床等,以满足苗木培育的需求。

3、造林苗木的培育

(1) 营养繁殖。正常情况下,营养繁殖是在植株生长到一定季节(夏季或秋季)时进行,此时营养体已发育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发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个体。具体操作方法:先做好温床,搭好荫棚,在适宜的季节剪下植株的营养体,以当年生健壮的枝条为宜。剪成20 cm 长的插穗后,把插穗插入苗床,将苗床用塑料薄膜搭成封闭大棚,对插穗保温、保湿,必要时要进行遮荫,有利于插穗生根,形成完整的植株体。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可以利用更为先进的喷雾等设施,将较难扦插的树种繁育成无性系苗木,这样就可以繁殖一些优质树种进行人工造林,既扩大了优质材种的人工造林范围,又为人们利用优质木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减少了用材树种成材的时间,因为无性系苗木具有生长迅速、树形整齐划一的特点,这是在现代城市绿化中难求的绿化资源。因此,大大增加了森林经济效益。

(2) 种实繁育。先做好苗床,在适宜的季节(多数为秋、春2 季)采摘树木的种实,最好要随采随播。把植物的种实播入苗床,覆盖秸秆或稻草,以利于苗床保温和防止苗床水分的过度蒸发,减少鸟雀和其他动物取食,保证种实的出芽率。

播种后的苗床要勤于观察,尤其是到了春季,正值植物种子发芽的季节,要根据发芽情况,在合适的时间揭去苗床上覆盖的稻草,一般是在阴雨天或是傍晚时揭草,一次不可揭草过多,以免刚萌发的幼芽被太阳晒死,要分3~4 次把稻草揭完,此时种实的发芽率应超过90%。在此期间,要保证苗床湿润,也不可以让苗床积水。在稻草揭完后,要根據阳光的强烈程度适时给幼芽遮荫,随时去除苗床滋生的杂草。还应当根据出苗状况,对幼芽进行适当的移植,保持苗床幼苗有合适的生长空间。过密,形不成一级苗;过稀,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种子发芽齐全后,要适时遮荫、浇水、锄草、松土、施肥,直至秋季苗木完全木质化。

苗木验收,分级:进入秋季,正常情况下,一年中育苗管理工作基本结束,要对苗木进行验收,分好等级,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苗木出圃。苗木的冬季管理:进入冬季苗木也需要恰当的管理。例如防冻,在极端寒冷的天气,要做好苗木的防冻,要保持苗床有一定的湿度,防止苗木产生冻拔现象,或者在田间覆盖作物秸秆,减少田间气温辐射,为苗木保存温度。

4、 造林

(1)造林前准备。造林开始前,要对造林地进行清理,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灌,按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确定造林的密度(即确定株行距)。在确定的种植点挖穴(明穴或暗穴),规格为60 cm×60 cm×50 cm。最好是在秋季完成挖穴工作,因为寒冷的冬季可以冻死土壤中的寄生虫,有利于疏松土壤,还可以截留秋冬季节的降水,为来年造林提供充沛的水分。

(2)造林。根据人工造林需要及造林地的气候特征,选择适宜的季节造林。根据造林的需求量,要求按等级起苗,做好包装,及时送到造林地,及时造林,以保证造林成活率。

造林结束后,还应当对新造林进行必要的管护,防止牲畜对幼树的践踏,在极度干旱的天气要给幼树浇水,确保幼树成活率。当年幼树的抗逆性差,要对幼树进行抚育,正常是划定60 cm×60 cm 的团状范围,将范围内的杂草锄净,将土拢向幼树。如此的抚育工作造林当年重复3 遍,减少杂草对幼树的侵扰,还可以为幼树保持一定的水分。此外,冬季,要做好新造林的防火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人工造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五个原则

(1)全面展开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

(2)新理论和老经验相结合原则。

(3)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原则。

(4)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收益相结合原则。

(5)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和学习先进技术相结合原则。

2、 充实一线岗位。虽然每年农林类院校给林业部门输送大批学生,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广大一线岗位仍缺乏专业人员。导致人工造林工作进展缓慢,甚至混乱。如更新作业设计是人工造林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出现了为应付例行检查,更新作业设计不科学、不规范,甚至出现边造林、边设计的现象。

3、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工造林计划

影响人工造林的生态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和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人工造林地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没有森林,说明草原不适合造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首先在那些容易成活的地方造林,然后再向周围扩展。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再逐年扩展到平地和阳坡。在不适当的环境造林,往往无功而返,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导致造林失败。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生态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生态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人工造林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在人工造林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仍然要不断探析,不断整改,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善整个造林工程,使人工造林工程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寰.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林经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02)

[2]王强.山地直播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5)

[3]钟瑞华,徐建德,钟立文.依托人工造林工程优化生态环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11)

[4]张振堂.提高人工造林效益的有效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3(07)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人工现状
人工“美颜”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人工制冷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