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绘中的实际运用

2015-10-21 17:19李韵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6期
关键词:差分静态误差

李韵馨

【摘要】在地籍信息的获取当中,地籍测绘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基础的地籍测绘工作主要包含了土地变更测量、土地碎部测量、土地权属界限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等具体工作。近年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对地籍测绘工作起到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地籍测绘的工作方式,使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地籍测绘的服务范围得到了扩展。本文对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绘中的静态和动态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在地籍测绘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地籍测绘;实际运用

前言:地籍信息主要包括土地及土地上附着物的使用状况、面积、位置、权属、位置等情况进行描述,在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当中,地籍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地籍测绘则是利用数字、图形等方式,对以上这些情况和信息进行准确的表达和體现,是目前获得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采用的主要是常规的测绘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目的,但是却具有很多方面的缺点,测绘效率和准确度也较为不理想。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GPS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地籍测绘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地籍测绘中的动态GPS技术

(一)常规差分GPS技术和PPK技术

常规差分GPS技术和PPK技术,都属于伪距差分技术在常规的差分GPS技术当中,建立一个参考站在某一个已知的位置。在参考站当中,对可见卫星的伪距改正数和改正数变化率进行计算。同时,向附近用户发布这些改正的信息。用户对自己的接收观测伪距,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修正,进而使定位的精度得到提高。对于常规差分GPS来说,其定位精度会受到用户到参考站之间距离的影响,具体的精度衰减大约在每公里1cm左右。在早期的GPS动态差分技术当中,PPK模式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它的原理与常规差分GPS相似。二者的差别在于利用了数据后处理技术,也不许要建立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其缺点在于,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对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1]。

(二)广域差分GPS技术

常规差分GPS技术只能在局部区域内进行应用,而如果用户和参考站之间的距离扩大之后,就会降低二者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降低定位的精度,从而产生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等。而在广域差分GPS技术当中,划分了三类的伪距定位误差,分别为电离层误差、卫星钟误差和轨道误差。利用GPS参考站在区域当中的位置信息和观测资料,对每个卫星的电离层改正数、轨道改正数、卫星钟差等进行计算。之后,向用户发送这些改正数。用户对观测伪距利用改正数信息进行修正,从而使定位精度得到提高。广域差分GPS技术的应用,对常规差分GPS技术的距离短、精度低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即使参考站远在数千公里之外,定位精度也能够达到3-5米。

(三)RTK技术

RTK技术是一种实时载波相位查分GPS技术,该技术系统的构成,融合了数据传输技术、GPS测量技术等很多先机的技术,在GPS测量当中,是一个较为先进的技术。经典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等传统的精密定位技术,采用的是数据后处理方法[2]。因此,利用这些方法,无法对观测站的定位结果进行实时给出,也难以实现对测量结果、数据质量的检查与核对。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存在问题,就需要重新进行测量。这样不但不利于地籍测绘精度的提升,也会对工作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在RTK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将一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位置的参考站当中,连续观测可见卫星,同时向用户观测站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观测数据的传输。GPS卫星信号、GPS接收机、用户观测站之间,利用无线电设备对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接收,对坐标和精度进行实时的计算和显示。

二、地籍测绘中的静态GPS技术

(一)静态GPS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接收机能够对载波相位和测距码两种观测值进行接收,不过,在波长方面,测距码要大于载波。如果对其设定0.1周的观测精度,那么载波L1和C/A码所对应的误差距离分别为1.9mm和2.93mm。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测距码来说,载波相位具有更大的定位精度。由于受到了轨道误差和卫星钟差的影响,如果绝对定位利用测距码和载波相位,那么只能取得几十米的定位精度,极大的超过了观测精度的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定位只用测距码来实现,对初始位置信息进行提供。而相对定位主要是通过载波相位测量来进行。在两个不同的点位上,分别安装两台GPS接收机,对载波相位信号进行同时观测。然后对载波相位之间观测的差分值,来对多种共同误差造成的影响进行降低或消除,从而实现两点间GPS基线向量的高精度获取[3]。

(二)经典静态GPS测量模式

经典静态GPS测量模式是应用时间较长的一种相对定位方式,自从应用了载波相位开始,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这种测量模式就得到了应用。在当前的地籍测绘当中,该方式已经在地球勘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等工作中,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各类用途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经典静态测量方式是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它很好的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经典静态测量模式在控制网的布设过程中,具有观测精度高、作用范围大、观测时间短、作业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作业安排灵活等优势。经典静态测量就是分别放置一条基线的终点在每台GPS接收机上,对四个或以上的卫星进行同步观测。然后按照基线长度和精度的要求,对观测时段数和时段长度进行观测[4]。

(三)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

在地籍测绘中,为了能够使经典静态GPS测量的效率得到提升,将GPS观测时间进行缩短。尤其是对于10km以内的短基线来说,更是极大的促进了快速静态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在测区当中,快速静态测量进行参考站的选择,同时进行GPS接收机的安置,与所有可见的卫星进行连接。将另一台接收机流动到各点设站。在每个流动站都进行十分钟左右的静止观测,对流动站和参考站之间的基线向量进行快速的计算,其距离不应超过15km。快速静态测量模式具有搞精度、快速度的特点,在接收机和流动站之间,不需要连续跟踪所测卫星。因此,可以将电源关闭,从而降低能耗[5]。不过,如果GPS接收机的数量只有两台,闭合图形无法在直接观测边构成,无法对同步观测的精度进行检核。因此,该方法目前只应用于小范围的控制加密和控制测量、边界测量、工程测量、碎部测量、地籍测量等。

三、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一)不同GPS技术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GPS测量技术来说,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其定位的精度也不尽相同。在当前主要应用的几种定位方式当中,定位精度较高的是常规静态GPS测量。但是,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测量效率十分有限。单点定位对于仪器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操作方式也较为简便,但是定位精度却不高。而RTK技术在应用中虽然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也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但是其工作范围却又十分有限。在众多不同的GPS技术应用当中,每项技术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点,同时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在地籍测绘的实际运用当中,应当根据测绘任务侧重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的选择,从而尽可能的达到地籍测绘的目的[6]。

(二)地籍测绘的精度

在地籍测绘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地籍圖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的测定;土地权属界限界址点和行政区划界限界址点的测定;宗地和地块面积以及地籍图的测算和测绘;地籍图的重测和修测;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来说,具有不同的精度要求。在地籍图测绘和界址点测量的工作中,地基控制测量使其基础性的工作,具体分为一、二级和二、三、四等,同时根据地籍图和界址点的精度为准,来制定具体的测量精度。按照地籍测量规范当中的规定,在地基控制点的相对起算点当中,不能超过存在超过0.05m的误差[7]。

(三)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运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测绘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变化,深远的影响了地籍测绘工作。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布点灵活等优势,使得地基测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实际的地籍测绘当中,GPS技术主要应用在地籍调查、地籍碎部测量、地基控制测量等方面的工作当中。在地基调查当中,针对于精度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GPS技术进行应用,例如广域差分GPS、常规差分GPS、单点定位、PPK等技术。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是对地块的数量、形状、位置等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测定。具体可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而在地基控制测量中,对GPS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传统地基控制测量中局限性的选取点位,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四、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未来的应用发展

(一)最新的GPS技术

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始终是朝着高精度、实时性的方向发展的[8]。IGS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的更新时间得到了加快,对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发展和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高精度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当中,产生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网络RTK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这两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其应用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这两项技术对传统的GPS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定位精度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精密定点技术与单点定位技术的原理相似,采用的观测值为双频载波相位,需要精密的卫星钟差和轨道最支持。而网络RTK技术是在RTK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多个GPS参考站观测数据为基础,形成综合观测值。

(二)网络RTK技术

传统的RTK技术由于受到了数据通信链的影响,使得其只能保持大约10km左右的作用范围[9]。如果数据发射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发射功率,当达到30公里以上的工作范围时,RTK定位系统也无法保持正常的工作。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迅速的确定整周模糊度参数,随着流动站和参考站之间增加距离,会降低电离层延时误差、轨道误差等空间相关性,同时降低模糊度参数的整周特性,同时是固定整周模糊度提高难度,以至于无法固定。随着GPS长距离快速精密定位方法的发展,对多个大区域当中GPS观测站的数据进行利用,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大气这是误差和卫星轨道误差,提高模糊度整周特性,从而对网络RTK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条件。

(三)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在世界上GPS跟踪站大量增加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极大的增加了GPS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使得计算时间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加[10]。为此,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作为IGS的一个分析中心,提出了一种处理非核心GPS站数据的方法。在GPS技术的应用当中,主要容易产生电离层延时、卫星钟差、轨道误差等。因此,对LC相位组合进行利用,通过双频接收机能够有效的将电离层延时的情况消除。而对于剩下的卫星钟差和轨道误差,利用观测得到的相位值,结合精确卫星钟差和卫星轨道的提供,就能够对接收机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计算。

结论:地籍测绘是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最好地籍测绘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全球定位系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地籍测绘的效率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各项GPS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籍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彭琳. 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

[2]刘文娟. 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4.

[3]张福忠. 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资讯,2012,21:15+18.

[4]陈吉. 基于GPS的土地面积测绘技术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薄凤军. 地籍测绘中GPS技术应用探讨[J]. 中国科技投资,2013,17:134.

[6]牛泽成. 现代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2,02:229-230.

[7]刘慎栋. 浅谈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1,19:164.

[8]何新. 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13-114.

[9]梁铭.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 全球定位系统,2014,04:97-100.

[10]杨鹏源. 基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城镇第二次土地调查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差分静态误差
一类分数阶q-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英文)
一个求非线性差分方程所有多项式解的算法(英)
猜猜他是谁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一类caputo分数阶差分方程依赖于参数的正解存在和不存在性
基于差分隐私的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方法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
精确与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