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的指导教育

2015-10-21 19:55马建宏薛喜香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就业观中职生职业教育

马建宏 薛喜香

摘 要: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受社会上“就业难”和“重文凭,轻技能”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就业认知,以致影响正常的就业。要保证学生正常就业,就必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正确的就业观会使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宽广,而不正确的就业观则会导致毕业生就业之路趋向狭窄。因此,针对学生在就业时可能存在的几种就业认知,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就业观;职业教育;中职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教育也就凸显出其重要性。

一、中职生存在的就业认知

1.来职业学校是无法升入高中或大学的权宜之计

就我们学校现在的生源来说,一种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机会上重点高中,如果直接走向社会年纪太小,家长不太放心。很多家长是抱着让孩子在学校再长两年的态度来职校的。一种是高中毕业的学生,他们高考落榜,踏入社会又缺乏一技之长,进入职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从而使部分学生从入校的那一刻起就缺乏自信心,对自己在职校的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将来的职业生涯缺少系统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更没有正确的定位。

2.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期望值过高

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校学习期望过高,认为在职业学习了一技之长就一定能找个好工作。在就业时对工作过于挑剔,好高骛远,表现在:(1)工资待遇要求过高,对于招聘单位的工作环境过于挑剔;(2)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招聘单位的劳动纪律、劳动时间无法适应,甚至反感;(3)就业的前瞻性意识差,只顾眼前利益,追求一时的职业“热”,缺少超前意识和发展眼光,因此,这部分毕业生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性循环,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的对策

1.鼓励职业学校的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学生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能动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让他们认清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状态,不上高中和大学,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就业优势。“有千万存折在手,不如有一技在身”,强调职教生相对于大学生的优势所在,那就是充分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特长等,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实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确立科学合理的就业目标,从而立足于自己的就业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高专业兴趣。同时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才能有十足的信心。

2.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新型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业价值观,都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应考虑社会价值。离开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也无法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既能满足个人需要,又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择业观。

(1)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在就业择业时,引导学生不要总是盯着优美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给学生传授职业不分三、六、九等, “三百六十行,行行可成才”的观念,教育学生克服等待观念和依赖思想,在就业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出击,谋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择业时不要一味地盯着自己的理想职业,不要对招聘职位过分挑剔,在就业时挑东拣西、与同学互相攀比,都会使自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境地。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教育他们对客观存在的职业与主观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妄自菲薄,丧失信心,也不能忽视自身实际,好高骛远。(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教育学生认识到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趋势,追求一时的职业“热”,看不到自身实际都是短见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和选择职业,并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

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指导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想法

1.服务于学生就业,加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教学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中,《就业指导》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入课堂。作为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为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顺利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学校应该在加大此课程课时安排的同时,丰富《就业指导》教学的形式,使《就业指导》这门学科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会、各类岗前培训等。同时还要注意将就业指导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实习结合起来,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2.重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和培养

健康就业心理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就业的保障。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下,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因此,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就业推荐成功率,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就业中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试,做好适应职业岗位的心理准备,注意采用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接受客观现实,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3.构建学校就业信息共享平台

传统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宣传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构建学校网络就业信息平台就变得可能与可行。为了节约成本,可以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学校网站为挂靠,专门设置就业信息专栏。用人单位和学生可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发布自己的信息并查询对方的信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基于就业信息平台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交互,进而实现即时通信,完全基于网络实现双向互选。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一些就业政策和法规、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介绍、就业形势的分析、劳务市场、人才招聘会信息等,为学生就业提供就业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凌云,王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15).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就业观中职生职业教育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