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野下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培养的创新策略

2015-10-21 18:15靳微微
职业时空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化人才培养

靳微微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加强高校管理干部职业化发展队伍势在必行。针对高校管理干部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干部的培养、执行力提升、考核体系的完善和职业生涯的明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管理干部人才培养的策略,并就高校管理干部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管理干部;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职员工专业化、职业化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需要求解的重大难题。高校干部人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这既是高校干部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实践也证明高校干部的专业化发展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有利于提高高校运营效率。目前,高校干部队伍由于未形成良好的选优机制,因此,一方面人才济济,另一方面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一方面高校人才素质整体较高,另一方面现有干部的管理水平又不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积极探索职业化视野下高校干部培养的新途径,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思想新、工作实、作风硬、知识广、纪律严”的优秀干部队伍是高校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现状

1.缺乏教育管理专业背景,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校管理干部大多没有管理专业的背景,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干部学历比较高,但大多数管理干部来自非教育管理专业,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导致其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能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精髓,许多干部是通过基层管理工作积累的管理经验,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显得不够主动,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向。

2.考核体系不完善,导致其履职能力不高

干部考核工作是干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干部招募甄选、解决“考核难、识人难”等的有效途径。高校虽然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但由于管理岗位的差异性和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再加上考核形式单一、考评主体的非专业性,导致考核内容难以体现工作性质、岗位差异和贡献大小,考核结果难以对管理干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严重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其履职能力不高,甚至出现工作拖沓、不思进取等心理,严重阻碍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3.服务指导意识不强,执行力比较差

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较以往更加复杂多样,政策性更强,且服务对象思想活跃,这就更需要管理干部时时处处为学生和一线教师着想,能够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想办法解决,提高政策的执行力。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管理干部按经验办事,不能主动、耐心地给服务对象解释政策、规定,工作中惰性十足,导致学生和一线教师意见很大。

4.管理队伍的职业发展路径模糊,干部流通渠道单一

高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大多数对于人生都有自己的理解,重视精神追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高校管理人员发展路径模糊,缺乏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工作客观上还存在着“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导致具有学科专长的行政管理干部难以换岗,其积极性严重受挫。

二、职业化视野下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培养的对策

1.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训与培养,提升思想认识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高校管理干部人才培养,对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日益复杂,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干部综合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与培养。通过观摩学习、轮岗交流、在职培训、挂职锻炼、脱产学习、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大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通过对管理干部的培训与培养,使其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精髓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管理干部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2.完善高校管理干部考核体系,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建立客观公正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是确保学校各项任务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激发干部工作動力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高校要坚持党管干部、客观公正、注重业绩、兼顾过程、职工认可的原则,以考核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各项工作为重点,将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不断完善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管理干部的福利待遇、晋升等内容挂钩,达到激励目的,不断强化考核体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使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实施,激发管理干部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3.提升管理干部的执行力,增强其服务意识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因此,干部人才培养要把提升执行力放在第一位。对于高校来讲,管理干部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有落实的韧劲和耐性,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干劲,同时还要保证推进的效率。执行力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此外,要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情况的出现。

4.明晰管理干部职业发展路径,拓宽管理干部流通渠道

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路径来明晰管理干部职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这一路径使高校管理干部在思想上树立重岗位、轻职位,重智力、轻资历,重能力、轻权力的观念,这会有力提升管理干部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教育职员制理顺高校内部的人事关系,使内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通过岗位聘任、岗位考核等工作打破传统的职务终身制,竞争机制更加明显,明晰其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管理干部的流通渠道和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宽。

三、职业化视野下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培养的创新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管理干部凝聚力

校园文化理念是高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组织内部建设、学生管理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管理干部的凝聚力。高校所面临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干部和干部之间紧密配合,又需要部门和部门之间紧密衔接,还需要上下级的紧密沟通,没有团结共事、凝聚合力的意识是行不通的。因此,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是干部培养的重中之重。

2.利用企业的用人理念进行管理干部的选拔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高校而言,管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意义重大。管理干部的选拔过程势必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选拔过程应首先建立胜任力特征模型。胜任力特征通常包括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高尚的人格魅力、出色的执行力、强烈的服务意识等,在选拔模式上,可以借鉴人才素质测评的理论知识进行选拔,适当增加考核的难度。如设置心理测试、行政能力测试、情景模拟分析、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竞选演讲等,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客观、科学合理。

3.建立学习型的管理干部队伍

对于高校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管理干部队伍,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发挥集体创造力,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然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高校管理干部工作倦怠现象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及时获得系统培训和指导,业务素质不强,工作方法欠妥,时间分配不合理,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应运用学习型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为管理干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描绘好职业生涯蓝图,保持管理干部队伍的朝气和活力,提升组织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改善管理干部的工作模式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使项目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或超出预期的目标,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活动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高校而言,通过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减少高校管理活动的环节和漏洞,提升管理干部工作的层次和地位;还可以促进干部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决策和判断能力,进而提升高校的运转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文刚.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

育,2012,(19).

[2] 徐慧,姬志洲.新形勢下高校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的思

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3] 甘德荣.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J].社科纵横,2012,(5).

猜你喜欢
职业化人才培养
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