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2015-10-21 17:19郑宪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6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摘要】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工具的革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如何正确利用自然、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水利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出发,对农业水利工程同环境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就农业水利如何向生态水利发展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进一步指导我国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水利设施;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的供应,也是维持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而农业水利设施则是农业发展中的重点,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也能改善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实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前,首先要对当地的环境状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期得出精确的数据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科学性的参考。

1 目前水利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

农业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而由于农业水利设施储水、蓄水的强大功能,水利工程建设后,局部气候得到改善,空气湿度大为增强,同时地表蒸发量增大,地表径流增多,虽然没有改变大范围地区的降水条件,但使得局部地区的降水条件得到优化,因此水资源的储存量大大增加。各个地区农业水利设施共同发挥作用,长此以往,我国的水资源承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

1.2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

农业水利设施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人工的蓄水场所,随着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湖泊和沼泽的数量大幅度将少,而农业水利设施在以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湖泊、沼泽发挥储水、蓄水、优化环境的作用[1]。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降水量和蒸发量趋于平稳,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以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减少荒漠化、盐碱化、沙尘暴、旱涝无度、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当自然灾害发生作用时,农业水利设施可以减轻由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1.3工程建设对地区环境的影响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善局部小气候。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水利工程将使得下垫面分布发生改变,蒸发量变得平稳,夏季地面温度和冬季地面温度差异缩小,同时冬夏季的降水明显增多,地区的空气含水量大大增加,局部气候变得温和湿润。第二,降低水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建筑物材料,而这些建筑物材料大多会对水质产生污染现象,同时,建设完工后遗留的污染物也会降低水质,严重时将使得该地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第三,改变地表径流。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河流、湖泊等其他天然蓄水场所的流量发生变化,同时地表蒸发量增加,地下渗透量也大幅度增加,以此使得地区的地下水位抬高,地表径流发生改变。

2 农业水利工程同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

2.1环境状态的预先调查分析

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环境状态预先调查分析的前提,也是保证环境状态调查结果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保障。首先,对于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地区的环境各项指标作出检测,获得有关数据,对有关数据加以分析,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空气洁净度、微生物含量、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数、负离子浓度等多项指标,在对以上指标进行科学衡量后,形成数据,供有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研究。

2.2环境状况的详细研究

环境的状态主要包括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及环境响应能力三个方面。首先,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环境承载力,扩大了环境的有益影响;其次,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即增强了生态环境的负荷,甚至引发盐碱化等不良自然灾害;最后,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了环境响应能力,即是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的环境质量的测量指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保护。

2.3综合分析评价

由以上对环境状态和环境状况的调查及研究可以看出,农业水利设施与环境状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改善环境指标、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系统性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农业水利设施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以此改进水利设施建设。

3 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2]:第一,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及时发现并处理农业水利配套设施技术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由于设施老化给农业发展带来损失。同时,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使之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第二,增加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大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周期长、耗费资金多且需要各方面的财政及政策支持,难以普及到我国各个地区。因此,要加强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以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生态水利的发展。第三,推广新型科技成果。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变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发展也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及信息化方向推进,因此要加大新型机器和农业设施的研发,首先在一些地区开展科技试点工作,进而推广到全国地区。

总而言之,政府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支持,为落后地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的帮助,改善落后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时鹏.福建城镇化进程中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38-42.

[2]张景春,爱军,王艳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分析[J].吉林农业,2013,03:260.

作者简介:郑宪媛(1986·10)女;民资:汉族;籍贯:广西省钦州市。2010年6月畢业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助理工程师,理学学士学位。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