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研究

2015-10-21 19:02金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澳门

金娇

摘要:城市本身是一个多元并存、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是集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特殊單元,也是历史街区复兴的动力源泉。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相关改造设计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本文选取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作为实例研究,深入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为今后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相关改造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我国内地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澳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和规划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历史街区由于区位好(多为城市中心地带)、占地大(土地挖潜的空间大)、环境质量较低(有改造需求)、居住人口较多(多为弱势群体)等自身的特殊性,更是破坏严重。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关键除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对其公共空间的保护与利用也同样重要。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是公众在街区中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和促进交流的公共活动场所。国外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中广场空间出现较多。我国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多为街道空间,较少采用广场的形式,广场面积也较少。

澳门,作为16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一个最重要的桥头堡,400多年来各种文化在澳门这块土地上相互碰撞、交流和交融,形成了今天澳门独特的文化氛围。澳门要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首要是深挖本土的历史文化及充分发挥现有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澳门历史街区。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也作为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1 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构成

根据空间使用活动和功能特征将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分为节点空间和街道空间两大类的组成。其中空间节点包括广场空间(10个)、公园绿地(包括1个中心绿地以及11个小型休闲公园)、附属公共空间(包括6个街头附属公共空间和5个建筑附属公共空间),街区中共有215条街道,街区中多数街道依然维持着以步行为主的空间尺度。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现状布局情况如图 1。

图 1 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现状布局

2 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2.1核心区与缓冲区景观风貌差距较大

从整体上看,街区内的公共空间布局相对零散,空间节点虽然可以令人印象深刻,但空间体系感不强,景观只是依靠街道联系,未能形成观赏的连续感。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后,澳门政府及相关设计部门曾针对澳门的历史地段广场进行了持续性的整治改造并取得喜人的成果,但是这些整治改造工作都集中在后来被划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内,而且针对的仅仅是广场这类空间。对街区中的一些重要历史建筑经行修缮和建筑表面的翻新,将这些建筑的外立面刷成淡黄色、粉色、橙色等富有葡式特色的色彩。但是这种整治改造并不是全面的,除了这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其余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缓冲区原是华人的住区,在缓冲区中共有89条以“围”和“里”命名的街道,它们是一种由巷弄形成的典型都市肌理,以宽度不超过三米的窄小道路作为两侧住宅的出入通道。“围”和“里”是构成缓冲区内建筑组合与社区关系的基本组建。构成这些独特空间的历史建筑大多呈长方形,是一种宽4-5m,长8-10m的中式传统街巷建筑,通常两层楼高,形式大多为“上居下铺”,这些建筑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绝大部分都未得到合理的开发保护。

对缓冲区内的街巷空间、公园绿地和附属公共空间的关注相对较少,投入到整治改造这些空间环境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再加上街区内地形起伏、街道纵横交错,街区用地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组团,最终导致街区内核心区与缓冲区景观风貌差距较大的情况出现。

2.2 整体绿化水平不高

澳门半岛的人口密度最高而绿化资源却最匮乏,半岛人口占全澳门的86.4%, 2010年8月澳门半岛的绿地率为 26.9%,人均绿地面积 5.4 m2,人均休憩绿地面积 2.7 m2。2012年8月澳门历史街区的绿地率为18.9%,人均绿地面积为3.6 m2,人均休憩绿地面积1.7 m2。无论是从绿地面积还是从人均休憩绿地面积角度去比较,历史街区都远远不及整个澳门半岛,街区内绿地面积不足。这与历史街区尺度较小、用地紧张、规划考虑不周有着密切联系。此外,街区中的公共空间中选用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且植物层次较单一。

2.3街巷空间通行舒适度较差

澳门历史街区街巷具有行人流量大、步行交通多的特点。随着汽车的强势入侵使得行人被边缘化,加上街区中行人步行空间设计不够人性化,导致街巷空间通行舒适度较差。澳门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步行性较差,主要是受到现状步行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步行面积相对缺乏

美国规划师J·付恩的研究指出,要保持正常的步行速度(西方人的平均步行速度约为 80 m/min),每人需有 2.3 m2的面积。然而澳门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人均步行面积远远小于2.3m2。其产生原因有以下两点:

(1)人行道用地萎缩

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车”取代了行人在街道中的主体地位。街区中的街巷空间在城市规划阶段已被规划为以“车行”作为街道空间的主要尺度,而并没有留出足够的人行宽度供人们停留,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

(2)泊车占用人行道

澳门不仅人口密度大,而且机动车密度也高。澳门机动车增长迅速,但道路建设发展却相对缓慢,地小车多,泊车场地少。历史街区内港湾式泊车位占主导地位,这种泊车方式确实很好的解决了泊车问题,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牺牲宝贵的人行道用地的基础上,使得原本宽度有限的人行道更加狭窄。

二、街巷局部人车干扰严重

街区中街道与城市交通功能混杂,交通拥挤成为历史街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有些地段由于街道狭窄,又缺少天桥,甚至没有斑马线,行人习惯于随意横过马路,不仅妨碍交通,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巴士站的设置直接与步行道路相临,但由于缺少过渡空间,候车时,车行、步行流线混乱。行人与车辆,观光、购物与交通的矛盾日益严重。街区中好多商业街无货运便道,导致许多商店沿街进货,人流、货流、车流的混杂成为街区内的主要问题,这是与历史街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

2.4游憩活动空间拥挤

澳门历史街区内的平均人口密度约为5.25万人/km2。此外随着2005年澳门历史中心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街区内常年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游客聚集于此。面对如此巨大的人口需求,街区内的广场、公园等超负荷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澳门历史街区内共有33个空间节点,总面积为73,805m2,仅占街区总面积的7.9%。街区中共有10个广场,然而其面积仅占街区总面积的1.7%,在节假日游客高峰期这些广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街区中的小型休憩公园和街头附属公共空间面积总和为8,300m2,占街区总面积的0.9%,这些空间节点面积小、功能较单一,零星分布于街巷旁,使用者绝大多数为当地的居民。由于街区内的广场与公园等的面积较小,同时这些节点空间的数量有限,导致总体游憩活动空间拥挤,无法满足街区发展需求。

游憩活动空间拥挤,不仅不符合街区的发展需求,还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对街区的环境及人的使用造成一定的潜在威胁。主要步行街在节假日期间人流量的超负荷,无组织的流动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件,引起拥挤、踩踏伤亡事故。

2.5游赏不够人性化

澳门历史街区虽然对于空间的舒适性设计均有一定的考虑,但从调研的结果看仍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不同人群的设计考虑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是开放性的城市场所,它需要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但在澳门历史街区中这种普适性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对于不同人群在公共空间中的不同需求同样需要得到考虑,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考虑。例如由于地势起伏多变,人行道多处只是通过设置台阶解决高差而不设坡道,给残疾人和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带来许多不便。在一些空间节点的入口处缺少适合残疾人的扶手和坡道。盲道的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标志之一,然而纵观整个街区几乎没有盲道,盲人行走在人流湍急、车水马龙的历史街区中时刻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2)休憩设施不足

街区内休憩设施不足,这一问题在板樟堂前地、议事亭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尤为严重。例如整个板樟堂前地仅有两处休憩坐凳。虽然由大理石制成的圆弧形坐凳,占空间少、不影响空间的流通性、坐凳两侧都可供使用,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人们依靠着墙体、树干、栏杆扶手处、指示牌而站,稍事休息。种植槽边、建筑物入口台阶处甚至是分隔空间的小品上往往都坐满了游人。休憩设施的缺乏缩短了人们在空间中停留的时间,从而减低了人们发生社会性活动的可能性。

2.6 配套设施不完善

澳门历史街区是澳门的老街区,由于旧区的先天用地紧张,也为了不破坏街区原貌,街区里没有太多的大型建设,导致街区内配套设施未能满足每年二千四百多万人次旅客的需求。以大三巴牌坊为例,它是澳门历史城区的核心区,但附近没有专用停车场。周边的高园街、同安街等成为旅游巴士上落点与游客都集中的区域,导致周边道路常见挤塞、交通混乱、人车争路、空气污染等严重情况。目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街区内,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对整个街区的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因素。有必要转移目前大三巴区的交通压力,平衡居民及游客所使用的空间,以及优化大三巴区及周边景点的沿路设施及环境。

结束语

筆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及调查研究,详细论述了澳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构成及现状问题,希望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傅玉兰. 澳门街道标帜及名称.澳门研究[J]. 澳门: 澳门基金会出版, 1996:23-37.

[2]龚恺. “内”与“外”的改造——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次城市更新设计[J]. 城市建筑, 2009(02):62-63.

[3]李敏,龚芳颖. 适应超高人口密度城市环境的绿地布局方法研究——以澳门半岛为例[J]. 广东园林,2011(06):25-26.

[4]刘斌.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多样化设计——以太原市南华门历史街区为例[D].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2010:45-48.

[5]卢可茵. 澳门世界遗产点线面结合——把“澳门历史城区”打造成露天博物馆的构想[D]. 吉林: 吉林大学, 2011:45-46.

[6]童乔慧. 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研究[D]. 江苏: 东南大学, 2005:43-63.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澳门
澳门回归日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