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家英《秋暝》的理论观念与方法表现

2015-10-21 19:38张春艳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笔画艺术特色

张春艳

摘要:何家英是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其画风新颖,技法全面。他的作品偏重于女性题材,对人物刻画精微。通过探讨何家英先生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特点,并以作品《秋瞑》为切入点,来学习和借鉴何家英先生在线条、色彩以及造型等方面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画;艺术特色

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何家英对中国工笔画从传统的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转型作出重要的贡献。何家英在总结前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在传统绘画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舍弃,进行创造的吸收,适应时代发展,表现生活,从而促进了工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由古典向现代蜕变,以新经典的姿态焕发出了崭新的光彩。

一、融汇中西

身处中西文化并合的时代,何家英对融汇的认识涉及到了对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解:1、对中国本土绘画的认识——体现其理性思考。2、对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认识——体现其包容与大视野,用何家英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艺术规律性的东西有所把握,对中国画历时与共时的方面有所认知”。工笔人物画自发生、发展、完善以来,昔日的传统已成为经典,今天的新风格又将成为未来的经典。何家英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异同、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绘画。他“衡中西以融合” 不仅受到中国画家如顾恺之、张萱、周昉、李公麟、任伯年、蒋兆和、黄胄等人的影响,也受到西方大师如提香、德拉克洛瓦、库尔贝、马奈、德加、雷诺阿的熏陶。尤其拉斐尔,是他尤为喜欢的古典画家,我们在他的画中看到的那份闲雅,大约可以追至到这个源头。

他不但喜欢这些中西方画家,而且能从中西方传统中体会出艺术创作应该强调对生活与自然的感受、理解以及观察,而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西画的素描手段。因此,何家英的艺术创作如此成功,基于两点:第一,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的感受外在世界,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审视给予展现,洞察力、感受力、准确力以及深入的程度都超过一般人;第二,他所掌握的绘画知识是全面的,现代的、古典的、东方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都看,都研究。把绘画整个规律综合起来认识绘画,而不是孤立地只仅仅局限在工笔创作上。这是何家英对自己的概括,从中可见他在艺术取法上的视野之广。取法广大,技法全面,切入传统才能游刃有余,这或许就是何家英能够在中西两种传统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的原因吧。

二、回归传统

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了人物画的图案。从出土的距今两千多年的晚周帛画中,可以看到中國人物画源头——以线条为主,描绘人物形象并具有了独立意义。这些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基础。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两汉、晋唐、五代期间,一直占主导地位。虽然宋、元以来出现过低潮,但人物画在若干方面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产生了很多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人物画历史上的丰碑,其影响延续至今。

在他的代表作里,《秋暝》最能体现这些。可以说,这幅画浓缩了何家英绘画作品的一切优点:形象美、技法精湛、意境幽雅、构图完整。在当今中国的画坛上,他工笔人物画无出其右,当首推第一。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画雅俗共赏,又不失大师风范。画家以出神入化之笔,描绘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城市少女在凝目冥思的情态。他在这一个巨大的画幅里,安排一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女孩屈膝坐在树林的草地上,双手折叠放在膝盖上,头很优雅舒适地趴在手上。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上身着一件宽松的毛线衣,配一条质地飘垂的布裙,一身素白,脚上穿一双黄褐色的反毛皮鞋。她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刻意的打扮,天然去雕饰,一头乌黑的短发,用一只最普通的发夹随意地将前额的头发别在鬓角上,但也经过精心的梳理,发际线上清晰可见画家精心描画的一根根发丝,细心的画家还用淡墨画几丝稚气未脱的绒毛,那新剪的齐刷刷的发端将肌肤衬托得更加细腻。那大棒针编织的毛衣由于凹凸的肌理效果而特别抢眼,与娇嫩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微微上扬的眉毛,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和修饰,保留了一份最原始的清纯。那凝神遐思的眼睛透出几分稚气,红润的樱唇似笑非笑,其端庄与美丽无疑是东方的蒙娜丽莎,让人不得不对她一见钟情。在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她坐在草地上小憩,枝头金灿灿的树叶昭示着浓郁的秋的气息,看她那一脸纯真,那安逸的神情,仿佛这世间不曾有灾难和痛苦,一切都那么美好。

在表现他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精神世界时,何家英创造了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表现手法。一方面,他严格使用毛笔勾线,起落笔交代十分清楚,钉头鼠尾,是 他用线的特征。另一方面,他在色彩材料上添加了现代颜料,如丙烯的使用,这使画面的表现力得到加强。如对人物肤色的表现,如毛衣或其他特殊面料的描绘,都体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这些表现方法影响了很多中国艺术家。

三、体悟生活

何家英先生认为,工笔和写意都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笔可以描 摹得比较深入细致,写意可以发挥得更加舒展随性。而写意本身就是从工笔发展而来 的,追溯到元代,当时的写意画很工整,不过在工笔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灵性和体 悟。所以,只有具备了二者的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家。

然而,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细致感受和热爱,只有这样画才能 “活”起来。

因此,何家英的艺术创作如此成功,基于两点:第一,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的感受外在世界,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审视给予展现,洞察力、感受力、准确力以及深入的程度都超过一般人;第二,他所掌握的绘画知识是全面的,现代的、古典的、东方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都看,都研究。把绘画整个规律综合起来认识绘画,而不是孤立地只仅仅局限在工笔创作上。这是何家英对自己的概括,从中可见他在艺术取法上的视野之广。取法广大,技法全面,切入传统才能游刃有余,这或许就是何家英能够在中西两种传统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的原因吧。

总之,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融会中西,色彩清雅、明朗,给人感觉丰富而整体,深厚而大气,明朗而有力,谨严而缜密,呈献一种经典性品质,他的画不仅技艺高超,更具有高尚的精神内涵,这些不仅令我们赏心悦目,而且激励我们要以何家英艺术开拓精神为楷模,把我国的传统国画艺术提高到更新更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家英.静居而化[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2]韦红燕.当代“学院工笔”的特点与意义[M].成都:四川美院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工笔画艺术特色
王菽一《大画西游》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工笔画:细腻的表达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