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创作中对线条语言主观性的研究

2015-10-21 19:38杨旭旭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观性借鉴线条

摘要: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主要的造型方式,线条是在物象中提炼出来的,不同的客观物象用不同的线条形式进行表现,用来体现画家不同的情感。线条的雕塑性和率性融合了西方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线条的装饰性强调对物象的提炼加工,体现出一种形式美。线条的表现因素还与画家的主观情感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节奏和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审美价值。通过对线条的研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线条语言和表达方式。

关键词:线条;主观性;借鉴

中国画中线条的审美趋向和发展趋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它是我们文化精髓的形象化的体现,虽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变迁,审美观念也在时代的变迁中改变,但是线条作为中国画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主要的造型方式,线条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具有独特的主观表现性。我们常说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我们也可以说线如其人。不同个性的画家,对物象有不同的主观上的认识,用线表现出来的物象也是各具特色的。蒋兆和、范曾、林风眠他们三人在对线条主观处理方面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见解。

蒋兆和先生说过:“国画象浮雕”,他将素描里的表现因素吸收到他的水墨人物画中,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质朴、博大、深厚的艺术效果。他认为“要充分运用‘骨法用笔,并进一步发挥线条造型的丰富变化,如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和虚实等,密切地去结合形象,并随着物象的形体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加上自己对客观形象的主观感受,有所取舍,有所重点,有先有后,灵活用笔”,形成自己有所归纳和概括的艺术形象。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情感特征,有什么样的个性就会有什么样的线表示。如他的代表作品《流民图》,整图以毛笔、水墨画出,人物形象描绘的非常具体、深刻。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程式化的模式,使近百年来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鲜有出现。蒋兆和打破了这一程式,把素描的表现手法引入中国画,每表现的一个人物都来源于,有真实的人物作参考,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在刻画人物面部时适当吸取光影法。在人物画线条方面进行处理,根据物象结构勾画出线条,对要表现的结构进行强调,用墨色进行晕染。其作品造型严谨,不断地强化笔法的力度,线条苍劲有力,浑厚大气,具有一种雕塑之感。这些也正是其朴实、正义的性格表现。他这种对人物刻画的方式可以说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

以线为主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从工艺美术独立出来以后,装饰手法一直是它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且装饰绘画注重在线条造型方面的典范性。画家范曾的线条表现风格受陈洪绶、任伯年艺术风格的影响,在用线方面特别注重装饰性,用线坚挺有力,转折分明,画面简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面貌。装饰性的最大特点就是提炼、概括、取舍,他多用白描手法对物象进行体现。“他的画注重表达人物 的内心世界,不在乎人物的形象,笔墨简略,行笔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就可以刻画出一个人物”,《老子出关图》就是其代表。《老子出关图》描绘的是老子和带路的小童,老子的形象透露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人物的衣纹以有力的线条勾勒而成,十分的灑脱大气。带路的小童脸上洋溢着笑容,衣纹处理的颇具动感。这幅画的线条顿挫多变、装饰性极强。范曾还按照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法则,对生活物象加以概括、提炼、夸张、取舍等,同类型线条符号重复使用,强化了形式感,挖掘出了线条装饰的美感。范曾作品的缺憾在于,一味强调骨法用笔,强调装饰性效果,造成线条略刻板僵滞、用笔过实,人物形态无不呈强直争折状。

线条的表现需要创新,林风眠吸收了西方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的绘画环境相融合,且加入了自己的人生阅历,这种“中西融合”的绘画方式是林风眠绘画艺术的创新。他的作品中线条运用表现出一种率性。线条简单明快,不拖泥带水,以闪电般的速度勾勒物象的形神,给人留下摄人心魄的感觉。林风眠在创作中线条用笔流畅、自由奔放,表现人物的细节十分明确。运用的的线条分为两种:一种是曲线,曲线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它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表现美的和谐和雅致的韵味。另一种是与曲线相对应的直线,直线代表的是静、平和和永恒。“他对唐汉线条,不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他所取的首先是晋唐画家以自然为师的态度,其次是那种线条造型的表现力,既能塑造形象又能传达生命情感的那种能力。又参照瓷器上的绘画和汉代画像石刻的线条特质,再加上油画的精华,结合自己的体验加以综合创造。”林风眠在用线上的最大特点是线条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力,线条很有力度,能方能圆,可曲可折,有时与所描绘物体色彩融为一体,西方油画的感觉与中国水墨的感觉相结合,体现其追求的中西融合的特点。在用线上有时又独立于形体与色彩之外,如他的鹭鸶和仕女,用毛笔画出像铅笔一样的线条,条线比较流利,有点像西方绘画的底稿跟速写,脱离了传统的骨法用笔,用线单纯、明快、自由、活泼。他的作品中大量引入了西画的块面和色彩,完全违背了中国画的留白“空境”,用“单纯化”的手法取代了中国画写意的笔墨程式,在绘画中多用体面造型,舍弃了传统的皴法、笔法、墨法,使绘画呈现出一种更具意味的形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线条是对生活中物象的提炼,要用最淳朴的画笔去寻觅对线条表现最真实的感受,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线条语言和表达方式。画家的主观情感是时代的产物,不容忽视,他们在中国画中对线语言创造和运用上的个性,需要以画家自身的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为基础,吸收前人的精华,并赋予线条新的生命力,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有个性的线之美。线条在表现的内容、形式和情感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画家都可以用线条进行表现。通过线条,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的喜好与厌恶。

在写意人物画中学习各位艺术家对线条的主观处理的成果,掌握好线条的造型方式、节奏、装饰性、创新性,并根据自己对线条的理解概括,赋予线条一定的情感,对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不同的线条进行表现,借此提高自己对线条的认识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兆和,刘曦林.蒋兆和人物画讲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2]张卫民.浅议林风眠画的艺术特色[J].伊犁教育学院报,2006(06)

[3]胡晓婧.中国画的线与情感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覃昱范.范曾美学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81

作者简介:杨旭旭,扬州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美术专业

猜你喜欢
主观性借鉴线条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