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盏西镇松坡村勐弄寨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2015-10-21 19:38文艳丹李孟云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居民

文艳丹 李孟云

摘要:该文通过对勐弄寨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从而了解该居民最先习得傣语,且均熟练掌握傣语,傣语是主要交际语,语言的使用具有很高的同质性。语言使用情况不仅受年龄、民族的影响,还受职业、场合、文化程度等的影响。同时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同一社会生活受语言文化的影响,也是这种影响推动了整个语言朝着顺应社会需要的方向演变。

关键词:居民;语言使用情况;傣语

一、引言

(一)村寨概况

勐弄寨是盈江县盏西镇松坡村的一个村寨,松坡村的村委会坐落在勐弄寨。从地理位置来说,勐弄寨被3个汉族寨,3个傈僳族寨和1个傣族寨包围着,是和其他民族交往最频繁的寨子。

勐弄寨现有361人,傣族347人,傣族占全寨人口的96.12%;其他民族14人,分别是嫁到寨子里的6个缅族,5个汉族和到寨里上门的3个汉族。松坡村是个典型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可持续发展的村落文化空间,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使不同民族、文化、语言的人互相学习,和谐共存。勐弄寨是一个受多元文化和语言影响的寨子,本文想通过调查研究,反映语言与文化、社会的深层次结合,是以语言为观察点的文化分析和社会思考。

(二)调查对象、抽样及样本构成

为了对勐弄寨居民的语言使用情況进行了解,我们于2014年7月5日至15日进行调研,根据该居民民族成分的构成特点,我们抽取 60个家庭做调查,每户抽取一人作为主调查对象,获取有效样本60个,其中汉族和傣族通婚2人,缅族和傣族通婚1人。调查对象的年龄在9~89周岁,样本构成如下:

(三)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入户问卷为主,辅以个别访谈,问卷由两个部分共50个单选和多选题组成。根据调查需要,每题设若干选项或指标。题目、选项之间具有逻辑分析检验被试自报的可信度。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

二、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一)语言习得和习得环境

1、小时候最先学会的语言或方言(多选):除了族际通婚关系的外,其余全部被试从小习得傣语。说明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的被试最先学会的均为傣语。

2、小时候,除了族际通婚关系外的,父母跟被试使用的语言或方言(多选):全部被试均选傣语,语言使用情况受年龄影响不大。

3、上小学时,老师用什么语言讲课:傣语14人,双语(即傣语和汉语)37人,9人没上过学。在受过教育的51(女19人,男32人)人,100%的接受傣语教育。

数据表明,所有被试最先习得傣语,家庭习得环境为傣语,同时接受傣语教育。

(二)语言掌握

现在能用哪些语言或方言与人交谈(多选):傣语60人,傣语\汉语41人,傣语\缅语1人,傣语\傈僳语2人,傣语\汉语\英语12人。分解多选项:傣语 60人>汉语53人>英语12人>傈僳语2人>缅语1人

数据表明,所有被试均掌握傣语;掌握汉语占68.33%;掌握英语占20%;掌握傈僳语占3.33%;掌握缅语占1.67%。

(三)语言掌握程度

1、傣语掌握程度。在被试中完全能听懂,能熟练交谈,无障碍的有57人;基本能听懂,能熟练交谈,有时有障碍有2人;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用语,基本能交谈的有1人。

2、汉语掌握程度。“听”的前三项合计 53 人,与上表相符;“说”的前四项合计53 人,与上表相符。

3、英语掌握程度。“听”的前两项和“说”的前两项都为10人。被试表示,平时基本不用英语,在学校里读书时用。

4、傈僳语掌握程度。一位78岁的傣族男性自报能“基本能听懂,基本能交谈”;另一位72岁傣族男性自报“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用语,会说简单日常用语”,据俩老人说是在日常交往中学会了点傈僳语。

5、缅语掌握程度。对于缅语来说,自报“完全能听懂,能熟练交谈,无障碍”是缅甸的缅族,受族际通婚影响。

6、其他民族语言掌握程度。自报“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用语,能说简单的日常用语”。据被试自述,是年轻时学的景颇语。

三、语言使用现状

(一)家庭语言使用

1、与长辈或父母交谈。全部被试都用傣语(多选)。父母长辈几乎都不懂汉语,都使用傣语交流。

2、与同辈或配偶交流(多选):只说傣语 58人,2人用傣语和汉语,此2人是族际通婚的汉族。

3、与晚辈或跟子女交流(多选):只说傣语57人;2人用傣语和汉语,此2人是族际通婚的汉族;1人用傣语和缅语,此人是族际通婚的缅族。

调查反映,家庭内部语言使用具有很高的同质性,语言使用情况受民族、年龄的影响。

(二)社区语言使用

1、交际场合

(1)在本地集贸市场买东西(多选):只说傣语39人,傣语\汉语18人,傣语\傈僳语2人(与傈僳族交易时用),傣语\其他1人。

(2)去政府部门(街道或街道以上部门)办事(多选):傣语31人,傣语/汉语29人。

(3)去本地医院看病(多选):傣语33人,傣语/汉语27人。

数据表明,被试在不同交际场合使用的语言差别不大,即多数用傣语,其次用汉语,少数人偶尔用其他民族语。

2、交际对象和交际话题

(1)与本族邻居聊天(多选):傣语58人,傣语/汉语2人。

(2)与陌生人交谈(多选):只用傣语15人,只用汉语35人(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7人,小学文化程度8人),傣语\汉语6人,傣语\汉语\英语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3)与亲人、朋友谈论国家大事等(多选):傣语29人,傣语\汉语31人。根据自述的情况反映,在职人员和学生在谈论国家大事时会说汉语。

数据表明,被试的语言使用受交际对象、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调查得知,勐弄寨居民的主要交际语为傣语,居民最先习得并熟练掌握傣语,家庭语言环境也是傣语,语言使用具有很高的同质性。语言使用情况不仅受年龄、民族的影响,还受文化程度、职业的影响。通过调查表明该居民在不同交际场合,使用的语言差别不大,多数用傣语,其次用汉语,极少数人偶尔用其他民族语。

通过调查,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频繁,少数民族应该处理好汉语与本族语言的关系,使汉语和民族语言协调发展,吸收优秀的汉族文化,保存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要处理好与周边民族的语言关系,各民族才能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莉.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5)

[3]王 丽.保山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06)

作者简介:

文艳丹(1990—),女,傣族,云南省德宏州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方向)。

李孟云(1992—),女,哈尼族,云南省普洱景东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左脑风暴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公元前500年前后意大利半岛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