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研究

2015-10-21 19:38尹光兵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微信研究

摘要:微信给人类提供了更便捷的、低成本的、即时的以及自由传播信息的可能,同时也给一些有害信息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渠道,引发新的问题如各种利用微信进行的新形式的犯罪、虚假谣言的肆意散布、负面信息的广泛流传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的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微信;社会功能;研究

微信诞生于2011年,到2013年便轻松实现用户量破3亿大关,发展势头迅猛。其主要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是现在广大青年朋友热捧的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介,并逐步上升为主流的社交模式。微信网络成为自微博之后另一个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一系列社会现象也随即产生,并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社会功能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一、微信简介

(一)微信概念

微信是一款在手机使用的通信软件,诞生于 2011 年,它是通过手机网络平台,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用户可以单聊和群聊,还可以使用查找找到自己地理位置附近的用户,微信的服务只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以其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成为喜欢“尝鲜”人群的潮流选择。截至2013 年01 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 亿。

(二)微信传播的优势

1.传播主体优势。首先,传播主体即用户群体更加精确:其次,传播主体更倾向于年轻化、高学历等:再次,信息传受双方的关系更加密切。

2.传播内容优势。微信传播内容具有私密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由于传者和受众的特殊关系,微信信息交流内容也更为私密,这种私密性就可以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其内容发布具有及时性,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使得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传播媒介优势。微信的语音对讲对应的是麦克风和扬声器,二维码和图片分享对应的是手机高清摄像头,手写输入对应的是多点触屏,摇一摇对应的是重力感应器,查看附近的人对应的是GPS 定位。所有这些先进技术软件的应用,使得微信传播成为可能。

4.传播受众优势。①近距离--熟人交际圈。基于QQ好友已经相对成熟的社交关系,由此形成稳定、成熟、联系最为频繁的熟人交际圈。②中距离--千米交际圈。微信设计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让微信走近用户生活,以便用户之间产生进一步联系,也方便结识身边的朋友,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或者推广工作业务。③远距离--陌生人交际圈。二维码、LBS 定位、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将微信的社交圈由熟人推向陌生人。

二、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人际传播的功能

微信最为初衷的定义就是一款及时性通讯工具,就是专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一种方便,微信便有了人际传播的功效。微信有效结合了点对点与点对面的传播功能。

(二)休闲娱乐功能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释放心里的压力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然而娱乐便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微信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其传播的内容具有了娱乐大众的作用,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使得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这还得得益于微信用户之间传播信息所具有的娱乐价值。

(三)商业盈利功能

微信的商业价值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微信广告上面,微信广告的传播是基于微信强大的传播优势而言的,从功能特点上看,微信不但集合了微博所具有的互动性、信息传递快捷性和信息投放精准性的特点,而且将之发挥得更为极致,并开创性地拥有多级化、多元化、人性化和实效性的特征,这样就使得微信广告传播成为可能。

三、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存在问题分析

(一)新一轮道德危机问题:自由意识形态的过度展现。微信是自由意识的基础性展现平台,微信交流过程也是以点对点或者是点对面的发散过程。在这些自由意识、理念中不免會有大量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个体言论和带有色彩的言语。

(二)信息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及社会公共安全的危机。微信技术是一项信息软件技术,通过网络运作,在微信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完全可能被植入病毒程序,从而侵入个人的手机,盗取大量私人信息或者监控个人具体行为,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手机内存的信息特别是联系人电话和短信内容等都直接涉及个体和社会公共安全。

(三)商业竞争模式问题:恶性竞争的常态化。微信的低门槛、零成本的特点,使其迅速成为了广大商家偏爱的广告、营销工具。在微信平台中,信息干扰非常普遍,这给广大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垃圾、虚假广告信息普遍),这些都直接损害了社会公信度,是给人类带来的又一“技术逐利的灾难”。

(四)网络依赖性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变革,人类对网络的依赖性已然明显可见,从办公到私人的联系,都离不开信息网络。在很多公众场合,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拿着手机玩微信,发语音、发图片,却很少能再看到拿着报纸和书籍阅读的人。

四、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和完善网络法制建设

通过利用微信、微博等应用新媒体技术的通讯工具进行扰乱社会正常秩序、非法获得利益和伤害他人的行为也日趋增多,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并时刻关注新技术随之而来的新变化与新形势,对可能的状况进行预测和防范,出台新的政策与法规。

(二)提高微信信息的监管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大微信信息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和积极的措施,坚决遏制虚假信息、涉黄涉暴信息、网络诈骗、网络卖淫等违法有害信息通过微信进行传播泛滥的势头,将微信打造成健康的移动互联网通讯工具,并发挥其对信息传播、现代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通过对信息的维护和控制可以营造一个期望的良好信息环境,以对抗负面信息环境,从而以积极的信息环境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纠正不良思想。相关信息监管部门通过与网络上人气较高并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正面且积极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舆论进行引导。

(四)提升用户媒介素养

微信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归根结底微信是一种工具,其好坏性质之差在于用户个体,用户应该加强自我约束,承担社会责任。在约束自身的同时,更要培养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不仅能以批判的态度与不良信息的传播做斗争,还应该增强主动参与媒介的行动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并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促进。

【参考文献】

[1]赵敬.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08)

[2]聂磊.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05)

[3]单晓彤.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新闻世界,2013(02)

作者简介:尹光兵(1984.1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微信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微信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