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借鉴与作用

2015-10-21 19:38叶浩鹏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书籍设计视觉语言书画艺术

叶浩鹏

摘要:本文对中国书画艺术在现代书籍设计中视觉语言表达与应用价值作了系统的分析,阐释了中国书画艺术美学规律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借鉴作用,为书籍设计的学习与应用提供了理论认知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书画艺术;书籍设计;传统文化;视觉语言

书画艺术与书籍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宋代的医学书籍中就有精美的木版插图,宋元时一些翻刻的诗集、经书等书的封面就采用了书法字体。可以说,书画艺术在书籍设计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书籍设计也在不断运用其美学原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诸要素有机融合,达到书籍外部构造与内部编排、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一、书画艺术的形式美在书籍设计中的借鉴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具特色的个性美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企及的。比如,行书给人感觉是洒脱自如、草书给人感觉是激情奔放、隶书给人感觉温雅大方,楷书给人感觉是端庄灵秀。而中国水墨画主要以水墨和线条为表现手法,每一根线、每一笔墨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可见,书画艺术体现出的这些美的形式,对现代书籍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是个性美的体现。书画艺术中的点画线条有粗细、干湿、浓淡之分,它是通过书画家在运笔时采用的提按、顿挫、转接等技法体现出来的。这些动作产生了舒缓、激昂的笔墨变化,形成具有无穷魅力的个性化语言。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形容书法之美: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那么,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同样要体现个性美设计。书籍设计中的图文元素如同书画艺术中的笔墨线条,其个性美产生的视觉语言能对书籍设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各种图文要素都是按一定的条理、秩序来编排设计的。二是结构和章法美的体现。结字也称结体,即是指字的结构或造型。点与线生长发展而为基本笔画,基本笔画生长组合而成字形结体,字形结体生发集聚而成章法。在中国书画艺术中,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章法是指对点画、结构、空间、题款和印章等要素的整体布局和安排。赵孟頫在《跋兰亭序》中说:“书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也。”讲的就是书法中结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国书画作品中笔墨线条的点染穿插、均衡呼应,笔画墨色的干湿浓淡、疏密组合是字型结体、章法布局的常用表现形式。书画艺术的这种结体美和章法美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对立统一、呼应对比、计白守黑的原则。我们再说现代书籍设计,首要就是把握整体观念。因为每一个章节、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设计元素在整本书中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又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把握全局。“计白守黑”是书画艺术中是最典型的艺术章法。三是墨色美的体现。书画艺术中的笔墨浓淡、燥湿、润枯皆安排得错落有致,它体现了书画笔墨间轻重缓急的节奏美,这也是书画艺术个性美的典型特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可见墨色在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现代书籍设计中巧妙地借用书画艺术墨色美的特点,为版面设计营造出诗意般的设计语言。比如,设计师利用油墨深浅、浓淡的视觉语言通过图文元素间不同层次的处理,强化图文墨色的视觉空间变化,营造出黑白相衬、虚实有度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品味书籍墨香的过程中感受到图文墨色音乐般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二、中国书画艺术内在美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借鉴

中国书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其内在美更多的是体现在书画笔墨的意蕴上。意蕴指的就是运用外在的线条、结构、章法、墨色等形式,在宣纸等材料上表达出抽象的意境和内涵。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说:“墨太枯则无气韵,然必求气韵而漫羡生矣。墨太润则无文理,然必求文理而刻画生矣。凡六法之妙,当于运墨先后求之”。一是 “气韵”美的体现。在编排设计中经常借鉴书画艺术中笔墨“气韵”美学原理对图文元素进行合理布局,营造出厚重而空灵、优雅而质朴的文化品味。比如,设计师会巧妙地控制书籍图文元素的版面率和跳跃率以及设计元素的深浅疏密变化来营造版面的气场和空间,以获得空灵而优雅的品味;还有的书籍直接运用中国书画笔墨元素作为图形符号来增强书籍版式设计意蕴美。可以说,充分吸收中国书画水墨艺术的“气韵”美,不仅能为书籍设计创造引“意”传神的高境界,而且能增强文字的视觉传达效果和阅读功能,使书籍更具欣赏性和可读性。二是自然美的体现。这种自然美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书画艺术超越了世俗礼仪的束缚,而产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第二层含义是物质世界的自然美与人类人文精神的和谐之美的统一。清末大书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自古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講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现代书籍设计不仅要设计师投入真情,而且还对材料、工艺的自然美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一件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是设计师用真情和汗水换来的,这种真情一定是自然的表露,不能有丝毫的做作。设计师只有全身心地进入状态,用真情去感悟书稿的内涵,设计出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否则设计的作品就会平庸、俗气,缺乏自然美感。另一方面,现代书籍设计中不管是选纸用材、编排设计还是印、装工艺,都十分重视自然美的表现。优秀的设计师能把书画中纸、墨、艺的意蕴美借鉴、物化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书籍整体美,使书籍设计自然质朴,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三、书画艺术的创新思维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也是艺术生命所在。自古以来,中国书画家们就特别注重艺术创新。如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南宋四大家中的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势雄伟,墨色苍劲,独创了“大斧劈皴”技法;马远、夏圭把李唐的“大斧劈皴”技法演化得更清晰、刚健,他们的构图奇特、大胆,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常言道“不破不立”。要发展就得创新。现代书籍设计更是要大胆创新,缺乏创新的书籍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每本书的内容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每本书的设计风格就不一样,使用的工艺和材料也要体现书本的内涵和特点,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去认真思考和创新。比如,在书籍形态构成上,很多优秀图书都继承了中国传统图书的装帧艺术精髓,并通过创新处理运用到现代书籍设计中来,使现代书籍设计多样化而又不失现代感;在编排设计上,优秀的设计师就善于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大胆创新形式语言,使版面编排新颖别致、奇巧大方、条理分明;在印装工艺上,现代书籍设计中广泛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来提升书籍的文化品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无论是书籍版式设计还是装帧工艺,都需要创新,这也是中国书籍设计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总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书画艺术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书籍设计服务,是摆在每一位书籍设计者面前的时代性课题。当前,中国的书籍设计水平与世界优秀书籍设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的书籍设计要立足自我,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不仅要创新形式手法,还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我们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美的形式,探索民族化的设计语言,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才更有生全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多元的设计领域换发出时代的光芒。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视觉语言书画艺术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设计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