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5-10-21 19:58张英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转化对策中学数学教学产生原因

张英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学困生教育转化的前提条件和对策,主张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不断增进学困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互相之间展开比、学、赶、帮、超竞争;借助家长力量,采取家校联合的教育方法;多给学困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等。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学困生;产生原因;转化对策

学困生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基础较差或很差,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教学工作者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探索并总结了转化学困生,尤其是数学学困生的经验。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帮助学困生,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通过与学困生本人交谈和调查其他同学的方式,总结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智力发育不全面;低年级时学习方法不得当,没有及时补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不强;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等原因,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分门别类,给每个人建立了小档案,并制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特别计划,在教学中予以实施。

二、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条件

与学生良好沟通并建立感情,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帮助每个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条件。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只要对学困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创造奇迹。学生也不想成为学困生,他们也想进步,老师多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多给他们一点爱,才能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自我的认可。

在一线教学中,笔者始终将爱心和情感作为教学的第一要件,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比如班级里有个男同学父母双亡,靠爷爷奶奶照看,性格孤僻,染上了网瘾,经常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一直落后,爷爷奶奶为此着急上火,但因為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辅导,只靠打骂教育仍然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笔者知道后,一次次找该生谈心,家访,从生活、学习各方面加以照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班级的温暖。在爱心与耐心的感召下,该生意识到网瘾的危害,也理解了爷爷奶奶的含辛茹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笔者抓住该生求知心理的转变,及时安排时间为该生补课,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期末考试中,曾经的学困生取得了很大进步,跨入了中等学生的行列。事实证明,用爱心、耐心、恒心为学困生支撑起一片信任的天空非常重要,只有让学困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在心理上有亲切感,信任感,才能顺利地实施对学困生的教学。

三、学困生教育转化的对策

1、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不断增进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如上课回答问题,板演,只要他们肯举手,就给他们机会,并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大胆回答。经常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回答不正确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让这些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作业通过面批的方法,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到底为什么错了,错在那里?以后应该怎样思考这类问题。

树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中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随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写上激励性语言:“有进步”、“你真棒”、“你能行”、“你一定行”、“下次继续努力”等话。

给学困生“开小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不懂或做错的地方,辅导帮助,直到他们搞懂。在讲解较复杂的问题时,尽量化繁为简,分散难点,分割成若干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水平。

考试成绩出来后,成绩好的同学及时表扬,通报家长,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试卷是自己做的,是真实的成绩,只要继续努力,他们一定会进步的,下次一定能考出更好的成绩。并及时与家长谈话,让他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指责。

利用课余时间及时加以辅导。对他们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记入他们的小档案,里面记录本人的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老师激励性语言。由于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这些学困生比以前活跃,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习上也轻松了很多。

2、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比、学、赶、帮、超

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尝试在班上让学生结对子,请一名优等生帮助一名学困生,“一帮一”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漏洞,并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消除学困生的畏惧情绪。

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对学困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无法与老师全面沟通的学困生在同学面前能放开来进行问题讨论。同学之间的互帮互教可以从学习上帮扶、习惯上监督和作业上检查三方面来进行。同学间的互帮互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效果很明显。

“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学习,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自己学习了,还把学困生也带动起来。这样,良好的班风、学风逐渐形成,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学困生也觉得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激发了他们向上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加强,学习成绩提高。

3、借助家长的力量,实行家校联合的教育方法

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困生的帮扶有赖于父母的悉心培养和点滴积累。家长对学困生的帮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首先父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说、多表达,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不时与他们讨论学校里的问题,指导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并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其次,父母要用理解关怀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失败。当孩子成绩不好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失望的情绪,而应及时安慰、鼓励、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作为教师,要实现家校配合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应经常保持和家长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本,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并根据学生的在家表现及时制定和修改在校的辅导和教育计划。

4、多给学困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被别人注意,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困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有体育文娱基础的学生可以担任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字迹工整的学生可以负责板报抄写;责任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值日生、小组长等工作。总之,抓住一切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及时表扬与鼓励,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性格开朗,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比培养好一个优秀生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只要每个教师都有决心,有信心,细致地去查找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耐心地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这些学困生早日变成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猜你喜欢
转化对策中学数学教学产生原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
学校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更新观念,创设自主灵动课堂
中学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浅谈初中英语起始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细微之处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