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015-10-21 19:34刘兵
速读·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摘 要:人和环境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本关系,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统一于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河流文明、海洋文明都与环境不可分割,而后形成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亦是依赖于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关系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人和环境的关系的阐述来寻找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和环境;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1 近代历史观对“人和环境关系”问题的看法

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历史观的一个基本问题,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环境的作用来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哲学的研究中。

1.1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人的特性产生于气候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种族的性格与自然观有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观点在当时不能解释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人们对此并未加以重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使这一问题明确化。法国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社会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自然条件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道德、风俗、法律性质、政治制度。在地理环境诸要素中,尤其重视气候和土壤的作用。

1.2“环境决定意见”与“意见决定环境”

与环境决定论不同的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等人认为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这里爱尔维修不仅强调自然环境的突出作用,而且他把人和环境的关系看作是刺激与反映的关系。一方面,环境决定意见,外部环境对人发生作用,人的精神对这些刺激做出回答。爱尔维修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外部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外部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人们意见的改变。另一方面,意见决定环境。人们制造的各种法律制度、宗教礼仪支配着世界,要改变社会必须变革社会的制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要通过改变环境、发展教育、培养新人,以建成其理想社会。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人和环境关系”的阐述

2.1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爱尔维修等人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但是由于他们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没有看到人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决定力量——实践的力量,因而他们不能正确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的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且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人的实践活动根据外部物质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外部环境适应了主体的发展,才为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实践过程中,人和环境的相互改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环境改变了人,使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利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来改变环境,使环境能够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发展。

2.2 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上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唯心史观实质的同时,即“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的世界”,意识的东西决定社会的存在。马恩揭示了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他们忽视了“他们所做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

马恩强调, “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關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马恩强调了两点内容,首先,要研究人类历史要从现实的个人及其他们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考察人对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外部的环境就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再者,由于人们的活动,自然基础(即环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的进程中,人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人的活动会因为外部的物质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外部环境也会因为人的活动而改变,要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必须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论述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又强调了人与环境相互创造的作用。“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的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这里,马恩讨论了社会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历史每一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以及生产方式,都会作用于人的生活方式,规定着人们发展的程度。同时,人们在已有的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下,必然会推进生产力的进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

3 马克思主义“人和环境的关系”理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要营造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图景,必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和环境的关系”理论。既要认识到环境对个体意识的制约作用,又要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来优化环境,使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

刘兵(1991.03~),女,汉族,山东潍坊,中共中央党校2014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