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探讨及预防措施

2015-10-21 19:58魏聪刘璐李丽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检验科预防

魏聪 刘璐 李丽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我院检验科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过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不合格的1000例标本,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不合格项目及科室不合格送检率进行分析。 结果 (1)共收到标本14236份,不合格标本1000份,不合格率为7.02%。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凝块400份(40.00%)、痰液标本为唾液250份(25.00%)、标本量少125份(12.50%)、条码错误125份(12.50%)、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50份(5.00%),其他50份(5.00%)。(2)出现不合格最多的项目是血液组500份(50.00%)、微生物200份(20.00%)、体液100份(10.00%)、生化室100份(10.00%)、免疫室100份(10.00%)。(3)科室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比例较高,前三位的科室是:内科300份(30.00%)、重症监护病房125份(12.50%)、儿科100份(10.00%)。

结论 针对我院不合格标本原因,应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低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检验科;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56-02

最新研究发现[1],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血流变、生化等检测具有很大影响。由于标本不合格,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造成误诊,影响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医学检验管理分质量前、中、后3个阶段,检验科能控制分析中和分析后,由于没有按流程正确地采集、储存和运送而出现的不合格标本属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范畴[2]。因此[3],通过对标本进行查对验收、观察标本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进而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实意义重大。为确保医疗质量,避免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不合格的1000例标本,现将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不合格的1000份标本,判断标准为《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不合格标本筛选方法如下:(1)检验者在检验前接受标本时发现的溶血、乳糜血、凝血、标本量少、条码贴错、检验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检验项目与容器不符、标本采集留取时间不当、标本污染、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保存不当、抗凝剂选择不当;(2)输液过程中同侧采血等原因引起检测值超过可接受范围的为检测后标本。

2 结果

(1)共收到标本14236份,不合格标本1000份,不合格率为7.02%。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凝块400份(40.00%)、痰液标本为唾液250份(25.00%)、标本量少125份(12.50%)、条码错误125份(12.50%)、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50份(5.00%),其他50份(5.00%)。

(2)出现不合格最多的项目是血液组500份(50.00%)、微生物200份(20.00%)、体液100份(10.00%)、生化室100份(10.00%)、免疫室100份(10.00%)。

(3)科室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比例较高,前三位的科室是:内科300份(30.00%)、重症监护病房125份(12.50%)、儿科100份(10.00%)。

3 讨论

3.1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质量控制的直接影响[5]。检验科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份标本,共收到标本14236份,不合格标本1000份,不合格率为7.02%。按管理要求不合格率(或缺陷率)应控制在1%。在结果中可以看出,我院内科系列、儿科、重症监护室不合格率已超出管理要求,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分析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标本凝块、痰标本为唾液、标本量少、无标本、乳糜血(脂血)等,最多出现在血液组、微生物室、体液组;我院血常规、血凝、尿常规、血流变、痰培养、生化项目检查率较高,在标本的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乳糜血、血凝块、痰标本为唾液的原因:痰液标本的留取较常见,但患者对留取要求不清,患者掌握要领不到位,分不清痰和唾液,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造成标本取材不准确。分析条码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护士业务不熟,对某些检验项目开展不清楚,概念不清,查对不严,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与标本采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患者的病情、配合等因素有关。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不配合,尿便不能按时间要求留取,静脉采血难度大,尤其新生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影响。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会出现采集困难,因此不合格送检率高。

3.2 解决对策

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健全组织、明确职责[6]:针对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高的情况,通过分析原因,采取对策降低标本不合格率,医院非常重视检验结果质量,并纳入质量考核的范畴。每月统计不合格标本,并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反馈到护理部,并纳入每月大查房记录中。(2)专业培训[7]:培训可以使医生和护士自觉按质量要求进行操作,使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在事先就得以控制。为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检验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并下发到临床科室,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基本功,了解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检验科工作人员利用早晨交办时间去临床科室进行标本采集、采血顺序、抗凝血采集后的混匀进行培训,院内的宣传栏、院刊、院报也大幅度的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3)加强沟通与合作[8]:加强临床沟通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主要措施,临床工作中,医、技、护、工、患者的双向沟通直接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加强与护工的沟通,正确运送标本,特别注意体液标本的标本量少、无标本现象、标本量不足主要是患者不了解标本的需要量,随意取样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建议护士长加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标本取样量的认识,向患者讲解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影响因素,如饮食、药物、在标本采集前指导患者使用检验科的容器,并对标本的采集量做出统一要求,确保粪、尿标本正确采集。标本采集质量不是检验科单独能完成的,它需要临床医生、护士及检验科工作人员共同协助才能完成,因此要求检验科人员加强与各临床科室的配合与沟通,发现数据与病情不符或危急值立刻电话通知,并做好登记工作。需要重新采集复查的标本,应该立刻送检,避免影响临床诊疗,延长住院时间及费用增加,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可知,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为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的提高,需要患者、临床医生和护士、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密切配合、专业培训、加强沟通合作、规范检验操作,建立和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让其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续薇,赵旭,单洪丽,等.3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587-589.

[2]周原,李洪艳,张云,等.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79-481.

[3]李俐佳,董开秀,许辛伯,等.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7):756-757.

[4]刘辉姐,刘佳妮.产科送检的74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66-168.

[5]徐青,曹志刚.品管圈活动在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6]罗顺仙.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1,09(21):41-42.

[7]宫春勇,华川.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43-944.

[8]孙彦平,白宇,王薇,等.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正确的采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44-45.

猜你喜欢
检验科预防
一对一规范带教法在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