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老大”地位在中国能持续下去吗?从手机阅读“中国制造”的变化

2015-10-22 16:15孟莎美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专卖店排队公交车

孟莎美

iPhone 6s发布之后,一位在美国媒体做IT记者的朋友问我:“中国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在苹果专卖店门口排队了?”

中国人爱苹果手机,这是一件在全世界都很出名的事。我曾经读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小偷某天在上海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举偷到了3部苹果手机——连挤公交车上下班的中国人,都不惜花近1000美元买一部手机,可见中国人“苹果情结”之深。

据报道,苹果公司全世界最忙碌的10个专卖店中,就有6个在中国。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苹果?我的美国朋友问。要知道,在苹果的故乡美国,苹果一是没有这么贵(很多情况下是签合约就送),二是绝对没有这么广受追捧。

一位上海女性朋友解释,手机在中国不但是个手机问题,更是个“面子”问题——比如一桌人坐在一起吃饭,放在桌上的手机,就不只是手机了,“手机,和手表、包包一样,是人的铠甲和战衣。”

这当然是上海人略带夸张的说法。但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苹果在中国都是“酷”和“国际化”的代名词,代表一种被追捧的个人价值取向。

但是,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和中国人“炫耀性消费”的逐渐退潮,中国人的手机格局,在不久的未来是否也会发生变化?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变得越来越精明和挑剔,不再只看品牌,苹果的“老大”地位,在中国还能长期持续下去吗?

其实,这一两年来,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在海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创始人雷军的英语不够地道,但小米手机不久前在印度创造了2.4秒内2万部一抢而空的神话,还差点造成印度合作网站FLIPKART崩溃。

和高端的苹果比起来,小米是个相当谦卑的品牌。除了售价常常只有1000多元人民币以外,在印度销售时还包邮,且接受货到付款,不像苹果那样要预订、排队、等候,对于不爱使用信用卡的印度人来说非常方便。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也是小米的忠实拥趸。她在很多场合,都积极向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朋友演示小米远高于其售价的各种性能。

在欧洲,华为手机卖得也不错。我的一位英国朋友甚至给自己公司里每位员工发了一部。他喜欢这种中国手机的原因是:结实耐摔,功能齐全,性价比高,以及与“大众潮流”保持距离的“欧洲性格”。

而“中国制造”,也并不像一般人印象中的只停留于模仿。自古就以出产能工巧匠、善于发明创造而闻名的中国人,在下一阶段,也许会从“廉价取胜”走向“创意取胜”,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猜你喜欢
专卖店排队公交车
第一次坐公交车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从四个维度对专卖店展开深度 全面讨论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专卖店 体系化建设
排队做操
公交车上的窃案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