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员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10-23 12:25刘婷吴熙宸张冬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接收者显性隐性

刘婷 吴熙宸 张冬

摘 要:在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好知识,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才能不被大环境所淘汰。知识的创新依赖于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而现代企业知识共享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企业成员间知识共享的问题,分析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知识共享;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09202

在如今各行各业竞争都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勇于创新,而创新需要不同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所拥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对知识进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知识管理的最大的挑战就是知识共享,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1 知识及知识共享的概念

1.1 知识

知识的概念很广泛,不仅包括公众普遍认可的理论、思想、技能、价值观,以及大众经常用到的方法、工具等,还包括一些个人的理解、经验、观念、智慧等等。按照知识是否能够具体表达出来,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某种方式清楚表达出来的知识,比如文字、图像等具体的形式。显性知识可以存储在文件、图书馆、网页和资料库等地方,因为有具体的记录载体,显性知识容易传播以及被其他人理解。而隐性知识是那种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不容易以某种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我们熟悉某位歌手的声音,能够从不同的歌手当中辨别出他的声音,但是,我们一般很难描述是怎样辨别出这个声音的,难以用语言说出我们是凭借什么标准分辨出来的。隐性知识的特点是高度个性化,并且难以存储。因此,隐性知识更多的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共享的,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难以共享。

1.2 知识共享及其过程

知识共享是指企业的员工或者团队,通过面对面或者虚拟的网络方式进行知识的交流、探讨和学习,其在于通過知识的交换达到对知识的利用、创造的目的,这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知识共享主要包括知识传播者、知识接收者和传播渠道三个要素。知识传播者和知识接收者没有明显的分割接线,他们都可以同时是这两个角色。

知识共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三个过程,知识提供、知识传递、知识接收见图1。知识提供是拥有某类知识的人通过某种方式向其他人分享、传播知识,如召开会议、讲座、出版书籍、发表文章或发布新闻等。知识传递是通过某种渠道或者方式将知识从知识传播者向知识接收者传递的过程。传播渠道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线下方式诸如召开谈论会、头脑风暴、企业组织的员工活动等等,线上方式主要是工作群组、谈论组、论坛等等。现代企业要结合多种方式让企业员工将所拥有的知识有机会充分共享。知识接收是知识接收者将外界的知识进行存储或者内化的过程,存储的是显性知识,内化的是隐性知识。

2 企业成员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知识共享的主体包括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收者,知识共享的对象是知识,是知识共享的基础。知识共享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知识共享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才能为制定知识共享促进策略提供依据。这里主要从主体因素、知识本身、其他因素三个方面考虑。

2.1 主体因素

知识提供者就是知识拥有者,知识拥有者积累知识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成本的,自身拥有的知识可以为自己带来价值,因此,知识拥有者对于知识具有强烈的独享意识和保护意愿,不会无私地分享。知识拥有者都会为自身的利益着想,与别人共享知识的时候,也期望知识共享能够给自身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和满足。因此,只有双方认为知识共享能带来一致的价值目标时,双方才有共享意愿,共享才能顺利进行。其次,知识提供者需要将知识分享给其他人,这就需要知识提供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传播工具等媒介来表达自己的知识。而对于知识接收者,一是需要他们必须意识到自身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一是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知识学习和理解能力。知识共享是一个双方双向沟通交流的过程,双方之间的沟通方式、人际关系程度、信任程度也会影响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2.2 知识本身

对于知识本身,主要是隐性知识难以共享,是因为隐性知识需要编码才可能实现共享。但是由于隐性知识的抽象和无形,本身难以用某种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高度个性化,其常常与特定的任务、项目关联在一起,需要知识共享双方的沟通交流,才能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2.3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诸如企业目标、组织文化、制度、规模、结构、氛围、环境等客观条件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知识共享的实施。如果企业员工的工作与企业目标能够很好的联系在一起,那么员工就会自然而然的意识到知识共享对于自身的好处;简单明晰的、中间环节少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可以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以及提高知识传播的真实性;一个和谐、融洽的企业或者团队,员工之间更愿意知识共享。

3 团队知识共享的对策及措施

为了促进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意愿,实现知识共享效果最优化,根据以上分析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及措施。

3.1 建立共享的目标

知识是有价值的,进行知识共享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每个成员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知识共享要对自身产生有利,成员才愿意共享知识。因此,企业应设立一种目标,并且与员工的知识共享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另外,知识的价值不是立即就可以产生的,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因此,成员之间要建立一种长期的互利互惠愿景,达成共同的知识共享意识。

3.2 创建良好的共享环境

知识共享依赖于成员之间的正确的沟通方式和积极主动的沟通意识,良好的沟通需要成员之间真诚、彼此信任和相互理解。因此,组织可以建立一个成员之间可以随时相互沟通的平台,诸如工作群组、相关论坛等等。另外,通过召集成员进行交流会,将具有不同知识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多接触,多学习,多互动。

3.3 建立共享的激励机制

这里的激励有物质上的以及非物质上的。物质激励对那些知识共享成果贡献特别大的成员给予额外的薪酬奖励,或者对那些在知识共享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成员,进行升职的奖励,激励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非物质激励主要是对知识共享积极性高和贡献大的成员,给予口头或者书面表扬,比如,在公司网站上提名表演,颁发荣誉证书等等。

4 总结

企业实施知识共享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对于员工而言,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以及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成员的互相学习,能够加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颖.显性与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闭环良性循环模型研究[J].现代交际,2011.

[2]张德茗.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

[3]侯志军,王正元,朱誉雅.研究生学术创新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

[4]俞雁.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刘宁.知识供应者的动机与团队知识分享的激励机制[J].情报杂志,2010.

[6]王嵩,田军,王刊良.创新团队内的隐性知识共享——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

猜你喜欢
接收者显性隐性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单粒子未知态的分级量子通信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