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天人合一”缓解邻避问题

2015-10-24 05:30
杭州 2015年1期
关键词:天通天神天人合一

何 俊

引入“天人合一”缓解邻避问题

何俊

经过先秦至汉初长时段的思想演化,“天人合一”的观念终于在阴阳家的宇宙图像基础上产生,成为一个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的基础性与核心性的观念,这已成为今天中外学人的共识。“天人合一”就是世俗中的人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的原理,从而使人间不完善的生活在现世的存在中趋近天的理想世界,并最终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

但是,这样理想化的天人合一,究竟又当如何来实现呢?在汉代前期,中国思想在精神层面上已牢固地确立起“天人合一”的观念,而在此前漫长的思想演化中,我们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说明“天人合一”的实现路径,并希望以此来观照我们今天所直面的垃圾文化中的邻避主义,以及理解我们今天活动的意义。

第一个阶段称之为“民神杂糅”。所有的人天然地与天神共处,人们从天神的各种形态,也就是气象万千的自然世界那里获得生活的启示与资源,人们的劳动创造出各种产品并且加以消费,而将垃圾返回自然世界。在那个阶段,因为人的生活简单而质朴,道法自然,因此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垃圾被自然世界完全接纳、消化。

第二个阶段称之为“绝地天通”。根据《尚书·吕刑》中“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514~2437年间,五帝之一的颛顼改变了“民神杂糅”的状态,切断了民众与天神、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天然沟通,而将人与神的联结交托于君王,或专业的神职人员巫觋。

第三个阶段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绝地天通”后大约1500年,也就是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后,“绝地天通”的单一垄断模式难以为继,人们似乎发现委托制的单一模式已无法满足自己生活的现状,生活多元多向的突破开始出现,这就是《庄子·天下》中所断言的“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时代到来了。

“天人合一”的这三个阶段,对反思垃圾文化中的邻避主义问题帮助很大。垃圾是人类生活的舍弃物,代表着负向的价值。虽然所有人的生活都在不断地产生出垃圾,但却没有人乐意将垃圾留下,而是迫切地将垃圾交托于专业机构、垃圾处理企业,并且希望垃圾处理企业的作业场所远离自己的生活,越远越好,甚而将这样的诉求粘附于各种美丽的价值,而衍生出垃圾问题中的邻避主义。

再则,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度发展,工业文明催生出的现代巨大城市带来的人口高度集聚,一方面使得垃圾处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另一方面使得专业的垃圾处理企业呈现出难以胜任垃圾处理的负担,自然界无法消化垃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化的循环将难以为继,加快了天人之际的平衡临界点的到来。一旦跨越这个临界点,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被打破,人类将面临自然世界破坏的不可逆。

中华文化几千年绵延未断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华彩乐章,而“天人合一”的观念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理想。今天,这些垃圾处理企业及处理生活废弃物的专业机构,在以他们出色的工作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的同时,更以高远的精神、热情的态度、美丽的方式,唤醒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与我们赖以生活的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让我们倾听来自自然之神的声音,从而严肃地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体认与接续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人合一”精神,让人类的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永续存在。

猜你喜欢
天通天神天人合一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基于天通、北斗双模卫星通信的应急车载终端设计与实现
时隔四年再携手 长三乙火箭送天通一号卫星上天
中国自己的高轨道叫星通信电话来了
中国电信天通卫星业务正式商用
老鼠的命运
天神我也想快快长大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只老鼠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