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代环己烷合成新工艺中精馏分离工艺的研究

2015-10-25 03:11吴济民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氯代环己烷己烯

吴济民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随着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工艺的不断深入研究与生产应用[1-3],以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环己烯氯化氢加成制备氯代环己烷的合成新工艺路线也得到了研究开发[4-7]。该工艺路线与传统的以环己烷为原料制备氯代环己烷工艺相比[8-11],原料苯成本低,副产物环己烷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作为副产品出售,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解决了沸点相近的苯、环己烷、环己烯难以分离的问题[12]。

传统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工艺中,反应产物存在苯、环己烯、环己烷的混合物,三者沸点差不到3℃(80.1 82.9℃),普通精馏难以分离,实际工业生产中需要采用多塔萃取精馏,生产运行成本较高[13]。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苯部分加氢制备氯代环己烷合成新工艺路线,其中反应产物中存在苯、环己烷、环己烯、氯代环己烷,由于氯代环己烷的沸点为142℃,与苯、环己烷、环己烯的沸点相差较大,因此新工艺路线中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反应产物不经萃取分离,直接与氯化氢加成反应制备氯代环己烷。该反应产物采用普通精馏就很容易得到产品氯代环己烷[14],相比较传统工艺,生产运行成本较低。本文主要研究氯代环己烷合成新工艺中反应产物精馏分离工艺的优化参数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氯代环己烷反应产物样品中校正系数的测定

配制不同浓度的苯与环己烯的混合物4 份。以苯为标准物,计算环己烯相对于苯的校正因子,取所有校正因子的平均值,作为环己烯的平均校正因子,并存为模板。配制不同浓度的苯与氯代环己烷的混合物5 份。以苯为标准物,计算氯代环己烷相对于苯的校正因子,求氯代环己烷的平均校正因子,存为模板。环己烯与氯代环己烷的校正系数见表 1 和表2。

表1 环己烯的校正系数分析结果

表2 氯代环己烷的校正系数分析结果

1.2 氯代环己烷合成新工艺精馏实验流程

采用全自动温控间歇精馏塔,精馏柱为内径30mm 的玻璃柱,柱长1800 mm,用电加热带保温,内装陶瓷填料,填料高度为1500mm,塔釜用500mL的三口烧瓶,用封闭式电炉加热。另外用数字显示调压器来调节加热速度,塔顶馏出物用自来水冷却,用锥形瓶收集产品轻组分,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

图1 填料精馏柱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1.3 氯代环己烷反应产物精馏实验步骤

1)将原料以体积比1∶1 配成原料液,放入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沸石,然后用阿贝折光仪测定该原料液的折射率(取样测3 次)。

2)将蒸馏烧瓶安装就位,向柱顶冷凝器通入少量冷凝水,然后接通电源,开始将烧瓶内料液加热直至沸腾。

3)待料液沸腾后,先预液泛1 次,并测量开始液泛时的压差和冷凝液量,然后将调压器调回至零。

4)稍待片刻后,将电压升到某一合适值,在对应回流量下,维持全回流下操作,待操作状态稳定后测定全回流下的回流量。读取压差和各点温度值,从柱顶和烧瓶内取样品,测定其折射率。

5)按上述方法,在液泛速度以下(泛点压差以下)逐次升电压(增大回流量)测定3 组不同回流量下的实验数据。

6)数据测定结束后,将调压器调到合适的电压,重新进行全回流操作至稳定后,改为间歇式精馏操作,获取一定数量的塔顶产品,含量需达到规定要求。

注意:①从烧瓶取样时,要先开烧瓶取样阀7 通冷凝水;②柱顶冷凝水的流量要控制适当并保持稳定,使回流液温度尽量接近柱顶温度。

1.4 氯代环己烷反应产物精馏操作因素分析

当氯代环己烷反应产物和精馏设备一定,则精馏塔的操作因素就成为影响精馏装置稳定、高效操作的主要因素[15],如全塔的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进料状况、塔顶回流、采出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加热蒸汽量与冷凝剂量、塔釜液位等。影响精馏操作的因素不仅多,而且各因素之间互相制约,在生产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发生变化并影响过程的结果。

2 氯代环己烷产品常压精馏工艺研究

2.1 精馏柱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对一根精馏柱首先用苯全回流洗柱, 再用真空泵抽出柱内残存的苯。然后用标准测试甲苯和苯的混合物,进行测定。常压下全回流2 3h 后,截取部分前馏分弃去,继续全回流,每隔1h,取柱顶馏分测其组成(用气相色谱)。当相邻两次测得组成不变时,则认为测试混合物在柱内已分布平衡,这时同时截取塔顶塔釜样测定20℃下的组成,对照苯-甲苯系统的分离级数-浓度曲线,求得该填料柱的理论板数。实验结果为7 块(含塔釜)。

2.2 氯代环己烷产品常压精馏工艺研究

称取300mL 反应后的氯代环己烷混合液,放入三口烧瓶,开始加热精馏。实验初,用约70 80V 的电压加热,10min 后调到实验设定的电压(200 250 V)加热,全回流30min 后,取样分析一下塔顶、塔底组分,然后设定一个回流比进行精馏。加入釜内的样品要采用变回流比操作,即随着操作的进行,回流比采用逐渐变小的方法,取不同温度段的采样进行分析,直到塔顶温度基本恒定不变。冷却后分析塔釜液成分氯代环己烷含量能达到99%以上。塔顶所得为苯、环己烯、环己烷的混合物。

由氯代环己烷产品常压精馏试验结果来看,由于采用了变回流比操作,数据处理比较困难,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氯代环己烷产品常压精馏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电压200V,全回流70min,回流比在1.5 3.5 之间变化。

3 结语

在实验室搭建了氯代环己烷全自动温控间歇精馏操作实验装置,对氯代环己烷合成反应产物进行了精馏分离研究,主要考察了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的影响、进料状况的影响、回流的影响、操作温度的影响、操作压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由于反应混合物中氯代环己烷与其他物料——环己烷、环己烯、苯的沸点差较大,普通精馏分离较易实现。

2)进料组成、进料量、进料热状况对氯代环己烷精馏产品质量影响较大,我们采用变回流比的方法调节抵消进料变化的影响,保证塔釜氯代环己烷的纯度达到99.5%,塔顶轻组分的纯度达到97%。

3)氯代环己烷产品常压精馏的最佳工艺实验条件为:加热电压200V,全回流70min,变回流比1.5 3.5。

表3 氯代环己烷产品常压精馏试验结果

[1] 李建修,吴济民,常守欣.助剂对苯加氢Ru 系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12,35(4):42-44.

[2] Benrdarboye.retal,BiCl3.An efficient agent for selective chlorination of alcohols for halogen exehange reaction[J].Synthetie Communications,1998,28(10):1737-1741.

[3] 陈丽萍,照日格图.实验室异丙醇-环己烷废液回收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95-97.

[4] 吴济民,李建修,唐皓玮,等.氯代环己烷绿色合成工艺的研究[J].化学世界,2012,53(8):481-483.

[5] 李建修.生产氯代环己烷的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14):91-92.

[6] 陈应萍,张结实,汪心想,等.苯部分加氢生产氯代环己烷工艺路线探讨[J].河南化工,2004(10):11-13.

[7] 徐骏,乔旭,崔咪芬,等.制备氯代环己烷的反应精馏耦合工艺研究[J].石油化工,2005,34(1):37-40.

[8] 蒋春丽,宋向前,胡彦军.氯代环己烷合成跟踪分析[J].氯碱工业,2003(9):36-37.

[9] 王芳,孙诚.环己烯制备新工艺的研究[J].河北化工,2013,36(1):44-46.

[10] 丁克鸿,程晓曦,杨树斌,等.光对环己烷氯化制备氯代环己烷的影响[J].化工时刊,2010,24(1):26-28.[11] 吴明书,张想竹,张继吕,等.环己烷直接氯化合成一氯代环己烷[J].化学工程师,2001(4):17-18.

[12] 周彩荣,王海峰,高玉国,等.环己烷、环己烯及氯代环己烷混合物的分离[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26(4):44-47.

[13] 李鸿滨.氯代环己烷的合成与应用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1,42(1):7-9.

猜你喜欢
氯代环己烷己烯
环己烷催化氧化生产环己酮催化剂的专利技术综述
L-谷氨酸钴(Ⅱ)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的性能研究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吸收法处理有机尾气技术研究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新型吲哚并喹喔啉类有机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麻黄碱、伪麻黄碱及(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的分析方法研究
废水中α-氯代环己基苯基甲酮的电化学降解
酸洗条件对未漂硫酸盐麦草浆己烯糖醛酸去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