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5-10-26 11:41张俊浦
教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经成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中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文理学院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成立养老护理培训中心,提高学生养老护理技能;建立老年产业公司,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职业适应力;筹备建立老年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开阔师生视野。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7403

0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难以逆转的人口发展趋势,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满足社会对老年服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四川文理学院于2005年开设了四川省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常受学校自身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受阻于公共资源瓶颈,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养成、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方面阻力重重,与社会实际岗位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四川文理学院积极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经验,结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实践办法,不断探索创新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BT(1+1]1[2]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价值、掌握老年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从事老年行业的信心,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因此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是基础,要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养老护理是一项技术性不强、伺候人的工作,因而较少有人愿意报考或从事本专业工作。四川文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从2005年办学以来,一直在探索应对生源不足、学生专业认同度低、转专业严重等专业发展困境的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稳定成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首先,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把传统的“孝道”文化与养老服务理念进行融合。专业教师紧紧围绕“什么是孝?什么是爱?”等进行辩论赛选题,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初步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理念;其次,在经过一学期的专业课学习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老人的生理、心理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对养老服务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在专业学生范围内开展“应该怎么关爱老人”相关主题的征文活动;再次,把专业课程实训与“走进老人”摄影摄像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把照片、视频等进行全校范围展览,一方面在老人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老人、热爱老人,对老人形成情感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展览活动,有利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形成专业认同感;最后,用“老人志愿服务积分制”把学生的课外专业服务活动进行制度化,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多门课程成绩、量化考核等联系在了一起,增强了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力。

通过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深刻领会了老年服务职业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具备了“爱老敬老、爱岗敬业、自尊自强、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初步构筑了学生的职业乃至人生、生命的价值体系,激发了学生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与激情。

2[2]成立养老护理培训中心,提高学生养老护理技能

“当前高校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养老机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直是该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经过与用人机构的多次深入探讨,走访教育专家,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养老护理技能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必须强化,不能放松要求。但是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资金投入、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高端养老护理需要营养学、健身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而对于发展初期的地方性高校来说,把每一个学科方向的师资都配齐是很难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四川文理学院依据自身实际,统筹各方资源成立了养老护理培训中心,运用培训中心的多方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养老护理技能。

养老护理培训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集中全校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经济管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中心,把体育学院的健身营养类、教育学院的心理咨询类、校医院的护理医学类等各个学科资源融合在一起。目前养老护理培训中心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任务为:(1)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由教研室主任聘请养老护理培训中心师资进行授课;(2)针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提升护理技能与资格认证的需求,养老护理培训中心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进行合作,对该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资格认证考试获取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3)针对当前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差、护理技能低等现状开展在职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截止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本市范围内民政部门、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养老护理培训。另外养老护理培训中心还根据资金、人员安排等情况不定期举办“老年服务能力建设研讨培训班”,吸引周边养老机构的关注,扩大该养老护理培训中心的影响力,努力将该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培训于一体的高端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孵化基地。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养老护理培训中心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得到全面提升,2011级、2012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都取得了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并顺利进入涉老机构工作,他们的护理技能得到了实习单位与工作单位的普遍认可。

[BT(1+1]3[2]建立老年产业公司,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JP2]由于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且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一般老年人都较为固执、不容易适应环境,为了更好地搞好养老服务工作,养老服务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必须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培养。四川文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直以“三型”(职业型、服务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力求全面打造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社会急需人才。建立老年产业公司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怡老”老年服务公司是四川文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自己开设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模式的养老服务公司。该公司秉承“关爱老人,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聘用专业的服务管理人才,当前主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现代老人提供包括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心理咨询、旅游保险等相关方面的养老服务。该公司的总经理、部门经理等都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担任,公司员工也基本上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构成。从公司设立构想、服务项目内容、人员任命到公司营利模式、项目申报及实施等完全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自己完成,专业指导教师仅仅起到最后把关与审核作用。该公司的成立与运行把学生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怡老”老年服务公司将以养老产业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机构运营、教学实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公司的顺利运行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四川文理学院创新创业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达州市创新创业银奖,并赢得数万元的公司运行奖金,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有利于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甚至养老服务业品牌的孵化。

4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职业适应力

[JP2]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涉老机构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随着老人需求层次的提高,对专业养老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但这些能力的获得仅仅依靠对着模具练习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校企合作才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由于传统观念、职业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小,社会认知度较低,很多涉老机构对这个专业都不太了解。“这类专业应该如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切合点在哪里?通过哪些途径去实施校企合作?如何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一直都在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达州市第一福利院、成都市第一福利院、成都市康疗院、成都万科老年公寓、嘉善商务服务公司、成都南山养老院等多家涉老机构进行深入合作。主要合作方式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1)在与合作企业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共同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2)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联合合作企业相关人员完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带入合作养老机构进行授课,或把合作养老机构的老人及相应设施设备带进学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4)根据合作企业的特别需要,开发开设企业特色的专业课程;(5)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教学任务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在合作企业完成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过程;(6)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对口就业。

通过一系列校企合作的实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从进入校门就开始接触到涉老机构,涉老机构成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训练场。一方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涉老机构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了涉老机构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度,从而选留毕业生或者推荐毕业生到相关单位就业,促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BT(1+1]5[2]筹备建立老年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开阔师生视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师生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养老基础护理、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养老产业运作等传统养老服务领域,必须着眼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宏观背景,开拓养老服务新领域,探索养老服务新方法,推动养老服务高端人才的培养与打造。根据四川文理学院作为川东地区唯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实际,计划筹备建立老年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师生关注老年学术前沿,进一步开拓师生视野。

老年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一方面将紧密联系达州市委党校、达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另一方面将与达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民政局、涉老企业等组织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整合社会涉老资源、构建老龄事业协同创新平台,以理论研究助推社会服务为原则,全面开展在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老年健康支持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涉老环境营造、老年社会参与指导、老年学科体系创建等多方面研究、试验、服务、推广等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身心素质,推动老年问题研究的深化发展。根据老年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初步规划,在成立初期,将紧紧围绕老龄化社会中的各种养老模式、老年产品开发、老年教育开展、养老产业运营管理的咨询与服务、以老年为主题的学术交流的举办等方面开展工作。随着老年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将逐步开展组建养老产业联盟工作,目标是把科研院所、

[FL(2K2][JP3]涉老机构、政府机关等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赢,打造出一整套适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教育模式,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6结束语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需要,四川文理学院在办学困境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力求使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上升到更高层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模式探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0):73.

[2]陈卓颐.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3):282.

[3]黄岩松.机构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8.

[4]黄岩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社会福利,2012,(2):18.

[5]张俊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5254.

[FL)]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