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与感悟

2015-10-26 01:46黄淑芬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新知三角形条件

文/黄淑芬

15年年初,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笔者除了上传教学课例进行交流学习,还收获到很多教学资源以辅助教学。在本文中,笔者将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设计为例,结合专家组给的评论,谈谈教学感悟。

一、基本情况

(一)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七年级,采用北师大版教材进行授课,中等生居多,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复习引入

师:把两张卡纸,叠在一起剪三角形,可以剪出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

生:是全等三角形。

师:为什么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边、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得出了三个对应角和三条对应边的数量关系。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反之,要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需要六个条件?能不能尽可能少?一个条件行吗?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呢?

设计意图:由剪纸创设情境,让生回忆起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性质,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铺垫。通过改变条件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新知。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索1:只给一个条件 (一条边或一个角)时,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设计意图:只给一个条件时,通过学生思考便可以得到答案,在此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类讨论,同时培养空间观念,之后,再对每一种情况进行思考,观察 (教师提供动画演示)下结论,为下面的探究提供经验基础。

探索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做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6㎝。

活动内容:分组探究,各组学生合作交流完成。让学生按不同条件在卡纸上画三角形,并将三角形剪下,对比是否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图、观察、比较、交流,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通过类比,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3: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1)与小组内的同学比较各自手中的三角板,有没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它们一定全等吗?和老师手中的三角板相比较呢?(2)把三条长分别为15cm,20cm和25cm的细的塑料管首尾相连,把你得到的三角形与同伴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经过对比得到:(1)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分类,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合理推理能力。借助现成的三角形模型,举出反例,得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

(四)例与练,巩固新知

例题和练习题 (略)

设计意图: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需要三个条件,题设中只给出两个,需要学生结合图形找出第。三个隐含条件,两题类似,一题作为例题,一题作为课堂练习,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深化理解,学以致用

阅读书本P98第三段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此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在阅读中再次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一旦确定,则形状也确定。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在知识、方法等方面的收获。(略)

二、回顾与反思

(一)对引入环节的反思

本节课,采用复习的方式引入,主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衔接,和为“新知探究”所做的课前准备。对比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陈老师的课例,他选择创设问题情境,原意大致为“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不慎打破,需要重新再制作一个一样的三角形,需要跟工人师傅交代哪些信息?”教师一抛出问题,学生便积极其中,整节课的探究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解决展开和回归。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而言,不禁让人觉得陈老师的设计之妙。

(二)对探究新知环节的反思

对于本环节的教学设计,笔者最初的立意是参照《课标》,借鉴教材。凭着对教材的理解,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从“一个条件”开始探究,之后再逐一增加进行探究。根据教材提供的设计思路,笔者对探究活动也进行了安排。结合本市专家组马老师的评论以及课后的反思,笔者认为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确实做了较多的牵引。因此,以后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应考虑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三、结束语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参加教师技能比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了锻炼,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接受评课时,参与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登录网络平台,便能及时找到同课题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比较学习。为了扬长补短,促进自身教学成长,笔者谨以此文自勉:在教学设计时,应源于教材,在把握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前提下,可以超越教材,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认真备课,挖掘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对教学活动“适度牵引”,大胆“放手课堂”,让学生在问题面前敞开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新知三角形条件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