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涉外企业“跨文化”交际管理

2015-10-26 15:47李虹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西跨文化人格

李虹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浅谈涉外企业“跨文化”交际管理

李虹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涉外企业的跨国跨文化问题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晚期以来就越发突出,大约70%的失败原因是由于文化语言交流和谐方面出了问题,提高跨文化管理(Cross-Cultural / Intercultural Management)能力渐变为新常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企业的文化差异特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语言运用问题及对跨文化企业工作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加强企业跨文化交际管理办法。

关键词:企业跨文化交际管理

一、引言

在世界政治变革多极化、经济萧条全球化、文化冲突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渡过WTO15年缓冲期,经济市场将全面开放。中国企业可以到WTO组织的任何一个国家去经营,WTO组织的国家也可以到中国来建工厂,这就构成了企业跨文化经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跨文化企业”(intercultural enterprise),由于文化价值观、基本信念、职业道德、规则意识、综合素质等差别,“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跨文化管理”(Cross-Cultural / Intercultural Management)便在这种冲突文化模式下产生。因此,了解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特征,掌握基本内涵,做好“跨文化和谐”(intercultural harmony)工作,对于我国企业增加与国外企业合作与交流,提高跨文化企业管理成功机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中西方企业的跨文化特点和差异

西方“跨文化企业”的特点: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终极目标;具有浓厚的“创造性不满足”、“卓越”意识;强调规章制度和契约的“硬管理”约束作用;崇尚自由竞争冒险和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中国“跨文化企业”的特点:政治色彩浓厚,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文化特征;崇尚伦理道德,以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作为价值取向;个性特色不明,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企业发达景象;管理制度松散,是“人治”、“情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中西“跨文化企业”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属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反映在企业管理文化上主要存在基本信念、职业道德、决策方式、管理理念、治理结构和判断管理效果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企业应扬长避短,把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文化和谐地结合起来。

三、根据文化特点,减少中西企业的“跨文化”语用失调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属性。中西企业“跨文化交际”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通过语言交际来沟通的。企业注重员工一般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忽视母语语用规则的影响。比如,“老经理”是我们表示对资格老的经理的敬语,而“Old manager”表示“过时”的经理,西方人肯定不悦,而应用“experienced”(有经验的)这个词来表示了赞赏。忽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员工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比如,上海产的白翎牌钢笔,其英译为"White Feag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gher (意思是临阵脱逃),White Feagher象征的是胆小鬼。再如,马戏牌扑克牌被音译成“Maxipuke”,因这个拼音正好是两个英文词“Maxi特多的呕吐物”的集合,英语国家的人们就避而远之。美国运动系列商品“Nike”,本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本应音译为“奈姬”之类,但这个过于女性化的商标很难引起中国消费者的认同,现将它译成了“耐克”,既有坚固耐穿的含义,又包含了胜利女神克敌必胜的原意。

四、根据文化差异,做好中西企业“跨文化”的常态管理工作

(一)认真做好“跨文化企业”独立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工作

西方强调的是独立的人格,东方强调的是社会的人格。一个企业家如果不去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但是只有独立的人格,企业不能形成群体的合力,管理要求实现的群体和谐力就不能形成。未来的管理应该是把这两者和谐结合起来,既强调个体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又强调能力主义,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地位。未来人格应是群体人格和独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二)重点加强“跨文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和谐工作

西方管理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制度化、逻辑化、程序化,而儒家文化的管理是一种“引导性”管理。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理念上的引导又有科学的管理秩序,把制度管理和价值管理和谐地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达到优化管理的目标。

(三)十分注重“跨文化企业”追求卓越和保持和谐的和谐工作

西方管理追求卓越,东方管理追求和谐。追求卓越如果离开了和谐,就走向自己的反面。正如汤因比所言:“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的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的政治意识形态营垒,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也就是说,只有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形成“和谐——卓越——和谐”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Larry Bossidy,Ram Charan,Charles Burck.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M]. New York: Crown Business,2002.

[2]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6).

[3]李雄诒.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

[4]司千字,高晓芹.中西企业文化融合与跨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

猜你喜欢
中西跨文化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