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色心潮
——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之包临轩篇

2015-10-26 23:09访问者姜红伟
星星·散文诗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诗友北极星吉林大学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包临轩

海蓝色心潮
——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之包临轩篇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包临轩

姜红伟: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包临轩: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也是整个80年代文化氛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只是简单的诗歌现象,也不只是青春现象。人们缅怀80年代,大学生诗歌群体是那个年代的时代主体之一。我认为,任何时代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知识群体,都有表达激情的需求,但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载体,现在网络时代,人们选择的表达方式早已开放和多元,诗歌是其中的一种。上世纪80年代诗歌的勃兴与黄金时代的提法,可能也包含有更多的怀旧情绪。

姜红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

运动的“革命生涯” 。

包临轩:当年,我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读书,时值朦胧诗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全面兴起,自然裹挟其中。我与大学同学苏历铭等人于大学时代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除了在《青年诗人》、《吉林日报》等报刊杂志上有诗作发表外,主要是大学生诗歌刊物风起云涌,我们在其中发表和交流作品最多。

姜红伟:当年,您创作的那首《诗友们》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包临轩:我大约是在大学毕业的1984年写了《诗友们》,最初发表在吉林大学学生刊物《北极星》上,是我一组诗歌中的一首,当时我自己并未予以特别在意,但是却在校园和大学生诗友中引起热烈反响,其中成因我倒未予深想,可能是触动了大家心中的某种特别的情愫,引发了共鸣。后来,这首诗在《诗林》杂志上发表,并被收入多种大学生诗歌作品选本。现在回头来看,它可能显示了那个理想主义时代的某种特征。

姜红伟: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参加或举办过哪些诗歌活动啊?

包临轩:我参与了我校学生刊物《北极星》的创办,苏历铭同学其时比我更为活跃,性格也更具亲和力,我是在他的感染下参与其中。至于文学社团,我们倒是没有刻意为之,因为当时的吉大校园,学生诗歌写作有一种自发式的热烈,诗歌氛围很浓,我们身在其中,无须特别组织,就有一大群人参与。当然,我们依托《北极星》杂志,汇聚了一大批诗友,并在我们毕业后,这

种诗歌氛围得以延续好多年,成为吉林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姜红伟:能否详细谈谈《北极星》杂志的创办过程?

包临轩:对于创办《北极星》杂志的来龙去脉,我的同学苏历铭,也就是这本杂志的首任主编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吉林大学北极星诗社的不完全记录》,下面抄录如下,可以回答您这个问题:

“我一直不明白,当初吉林大学为什么会选择我来做《北极星》杂志的主编?当时徐敬亚、吕贵品、王小妮等人早已毕业离校,他们组建的赤子心诗社也随之不复存在。赤子心诗社只限于他们班级的七位诗人,如果继续打着赤子心诗社的旗号,显然不能满足当时校园诗歌汹涌澎湃的局势。我接手这个任务时,第一件事就是要给一本新诞生的杂志起个恰当的名字。和包临轩等人商议过之后,决定把杂志名字改为《北极星》,其寓意显而易见地体现出北方、吉大、群星的含义。

创刊号的刊首语是著名化学家、校长唐敖庆先生亲笔书写,他寄语青年学子要以这本杂志做为阵地,充分展开学术讨论,培养自由、严谨和务实的学风。创刊号是综合性杂志,努力体现各学科学生的研究成果,当时在校的学生对这本杂志都有较深的印象。《北极星》杂志创刊号是1983年秋天印制完成的。

也许是因为我和包临轩个人的偏好,决定第二期做成文学专号,并请中文系主任公木先生主笔刊首语。这一期着重刊登了徐敬亚、吕贵品、王小妮等之后在校学生的文学作品。在编辑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物理系刘奇华(野舟)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歌

作品,至今彼此都还记得当时用我刚取来的《飞天》稿费,在学校附近的小馆把酒谈诗。与时尚的校园诗歌不同,野舟的诗歌大气、深邃和丰厚,而且完全出自个人的自觉创作,这在八十年代初期实属罕见。那时我已预感到,我们贴近主流的青春期写作,将会因为野舟们的出现而发生根本裂变。

本来从第三期开始,《北极星》杂志还要恢复为学术性的综合杂志,但那时我即将毕业,便交棒给中文系的学弟手中。在他们手中,不但没有回归创刊号的宗旨,进而他们以这本杂志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壮大北极星诗社。张锋、鹿玲、安春海、杜笑岩、于维东、丁宗皓、高唐、野舟、杜占明、杜晓明、伐柯、马大勇、柴国斌、兰继业、马波等后来者,旗帜鲜明地彰显现代主义诗歌精神,完全颠覆朦胧诗之后大学校园里营造的青春期创作,向着现代主义诗歌靠拢。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院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社会同步让这群新锐诗人挣脱就有的枷锁,逃出固有的窠巢,虽然方向不明,但他们知道寻找方向。特别是郭力家等地下诗人的渗透,北极星诗社的参与者摈弃传统,开始积极的有益探索。他们把《北极星》杂志彻底变成诗歌刊物,出版了《审判东方》的多人诗歌合集,应该说这本诗集终结了校园诗歌残留的青春基因,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吉林大学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但它也预示着吉林大学诗歌鼎盛时代的结束。

他们是一群破坏者,就像飞蛾扑火,瞬间的璀璨和燃烧,并没有持久的光亮。之后他们个人大都陷入创作的沉寂,或许也有人间断地写作,但他们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之外,或者说是淡出诗歌之外。2005年一家中日双语杂志约我编组吉林大学的诗稿,我

尽可能地选编徐敬亚之后的代表性作品,虽然各个时期都有作品入选,但走失的感觉一直是我对吉林大学诗歌的总体认识。

他们曾是一群优秀的诗人,他们消失于人群之中,或者说他们在现实中仍旧做为诗意的存在者把诗写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只是我不再察觉。高唐住在我邻近的社区里,见到时我们还是从诗歌谈起,但这更多的只是一种习惯。

北极星诗社似乎是终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春天。

姜红伟:当年各大高校经常举办诗歌朗诵会,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诗会是哪几次?

包临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一时,我们吉大中文系77级组织的一次诗歌朗诵会。在诗会上,当时就已成名的我校师哥师姐辈的作品把我们这些新生给震撼了,其中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的诗歌,全新的叙述方式和全新的意象,颠覆了传统诗歌写作模式,令我们耳目一新,我们被他们的新诗彻底征服了。

姜红伟: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是诗歌大串联,您去过哪些高校吗?和哪些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来往比较密切最后成为好兄弟啊?

包临轩:我并未参与诗歌大串联,但是当时和东北师大、吉林财贸学院的同城高校的诗友们,确实联系密切,周末,业余时间我们几位经常在一起讨论诗歌,他们当中有李梦、朱凌波、黄云鹤、赵培光等人。

姜红伟: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们最喜欢书信往来,形成一种很

深的“信关系”,您和哪些诗人书信比较频繁啊?

包临轩:当时,我和于坚、伊甸、张小波等人都有书信往来,但毕业后联系反而很少。

姜红伟: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包临轩:吉林大学诗群、上海复旦、华东师大和上海师大等全国各高校,都各自涌现了一大批校园诗人,挂一则漏万,实在不胜枚举,所以就不一一道来了,那必将是一长串名字。

姜红伟:在我印象中,您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学生诗坛上不多见的“双枪将”, 右手写诗歌,左手写评论,而且还写出了一系列有见地、有价值的诗歌评论文章,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歌评论写作的?写作发表了哪些诗歌评论文章?能否谈谈您写的那篇批评谢冕的文章?

包临轩:我是大学毕业后的1987年开始写诗歌评论的,大约写了五十余篇,一直到90年代初,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开设过诗评专栏,在《诗歌报》、《百家》、《文艺评论》、《北方文学》、《诗林》上发得比较多,例如《让阳刚之气吹拂诗坛》、《新诗潮走向与社会效应》、《先锋诗歌的自由意志》、《自我、生命与背景意识》等等,还对近二十位有相当影响力的黑龙江诗人做过系列述评。

对谢冕的诗歌评论所做的批评,主要是当时少年气盛,基于对其批评理念的相对滞后感到焦虑,并不是对个人的抨击,我主

张艺术理论、诗歌批评要与时俱进,不能止于简单褒奖的层面,否则无法准确把握诗歌发展潮流与方向,不利于诗歌的长远发展。现在回头看来,这篇题为《疲惫的追踪》的文章写得不够深透,好多理念也没表达清晰,有遗憾。

姜红伟:1985年夏天,在《哈尔滨日报》社举办的端午诗会上,您赠送我一本签名的诗集《北方没有上帝》,我至今还珍藏在我个人创办的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里,至今已经三十年了。我知道这本诗集是一本大学生的诗歌合集,能否详细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本诗集出版的来龙去脉?

包临轩:正好,我手头上有一篇诗友写的介绍《北方没有上帝》这本诗集出版过程的文章,我就直接摘抄下来吧:

大学生诗集《北方没有上帝》由云潮诗社出版于1985年5月,是由已经毕业的吉林大学80级哲学系学生包临轩、吉林大学80级经济系学生苏历铭、东北师范大学80级学生李梦、东北师范大学80级学生黄云鹤、80级吉林财贸学院金融系学生朱凌波五位大学生诗人,为了纪念他们在大学时代写诗的历程而集资将自己大学时代创作的诗歌作品编印成册,名义上由当时十分有名的大学生诗人代表人物、已经毕业的原83级浙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生伊甸,80级云南大学中文系学生于坚,81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程宝林共同编辑,其实,具体是由苏历铭、朱凌波发起编辑的,诗集名称则由朱凌波确定。

《北方没有上帝》为32开本,铅印,共计86页,属于内部交流诗歌资料。共收入诗歌作品41首。其中,按顺序排列如下:包临轩8首、苏历铭9首、李梦7首、黄云鹤8首、朱凌波9首。每个

作者诗作前面附有各自的创作前言。

一、包临轩诗歌作品8首:包临轩,1962年出生,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读书。进入大学后开始热爱诗歌创作,并积极投身于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校园诗歌运动。其中,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是《诗友们》:

我们一群校服海蓝色的诗友啊

图书馆乳白色的灯盏

有常新的魅力

当我们争论得面红耳赤

就大步走出

吵架似的

把金属般叮当撞击的声音

撒满墨绿的林荫路上

我们互赠坦率和真诚

晶莹剔透的心

偶然会惊讶地发现

对某一双长睫毛忽闪的黑眼睛

同时产生联想

每一次发表诗作

都要走进小街拐角的冷饮店

几块面包 几杯冰淇淋

一起欢呼

当不再想成为诗人时

忽然成了诗人

一个新鲜的名字风靡海内

周末晚会发表演说

哑剧 诗朗诵

把许多目光和思绪

引向一片崛起的白桦林

和第三次浪潮

北方村落 江南小镇

海滨城市

奇迹似地聚集在一座盒式楼房

谈论帆船式屋顶 飞碟医院

伦敦蜡像馆

中国都会有的

当我们跨出白绿相间的大学围墙

在《毕业歌》的回旋声中

散落于地北天南

诗的意境

会漫过稿纸的蓝色方格

向脚下的土地

缓缓扩展

东方将有名作问世

我们一群心潮海蓝色的诗友啊

二、苏历铭诗歌作品9首:苏历铭,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读书。在大学期间,他显露了自己的诗歌才华,先后在《飞天》、《青年诗人》、《星星诗刊》、《诗林》等有影响的诗歌报刊发表了一系列颇有才情的诗作,成为八十年

代中期吉林大学生诗人代表人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女学生杨榴红联合自费出版了诗歌合集《白沙岛》,由著名大学生诗人领袖、81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程宝林编辑。这本诗歌合集是八十年代大学生诗坛最有影响的诗歌合集,出版后在八十年代校园引起巨大反响,给他带来极大的诗名。其中,最有影响的诗歌作品是《航海去》:

我们数也数不清

九级浪的海

究竟折断了多少远航的桅杆

只记得十九岁的雨季里

老水手酱色的手指

指向鸥群和帆影漂浮的遥远海天

我们带着海魂衫和对海的神往

伫立海岸

听黯哑的笛声宣布风暴

我们知道了蔚蓝海域

有太阳无法托起的沉船

沉没 意味着永不生还

但赶海的风帆总在生起呵

神秘而遥远的海

汹涌而辽阔的海

诱惑我们永远地打开向海的窗户

听礁石林间

涨潮的涛声澎湃着海的呼唤

我们不安地在海滩上走动

理解旗语

同时也理解台风和挽留的海湾

青春属于远航

即使有一天我们化为珊瑚

也要让新的启航

从我们身边开始

航线 在三角帆掠过之后

指向遥远

三、李梦诗歌作品7首:李梦,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读书。进入大学后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并积极投身于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校园诗歌运动,先后在《青年诗人》等有影响的诗歌报刊发表风格清新优美的作品,很快就在大学生诗坛崭露头角,成为八十年代中期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诗人代表人物。

四、黄云鹤诗歌作品8首:黄云鹤,1962年出生,1980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读书。1982年开始在《青年诗人》等有影响的诗歌报刊发表作品,是八十年代中期东北师范大学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五、朱凌波诗歌作品9首:朱凌波,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吉林财贸学院金融系读书。在校期间,他酷爱诗歌创作,并在《青年诗人》等有影响的诗歌报刊发表作品,成为八十年代中期大学生诗坛十分活跃的代表诗人。他还擅长诗歌评论创作,是有名的大学生诗坛“双枪将” 。

姜红伟:您如何看待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包临轩: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是一种青年文化现象,是一种思潮,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景观,它与那个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觉醒是一体的。

姜红伟:回顾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包临轩:对我而言,是个人青春的绝美记忆,是理想主义的一个重要源头,对我一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所以我要感谢那个年代。还有一条,那时的诗歌写作,也为我自己赢得了最重要的相知一生的友情和爱。

姜红伟:目前,诗坛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前的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您认为呢?

包临轩:就诗歌传承而言,大学生诗歌运动是朦胧诗歌之后的重要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新质,那就是在诗歌写作回归艺术本体的基础上,个性魅力的张扬和自觉,得以在更大范围内铺展开来,在青年一代身上扎下深根,并从此不可逆转,这一运动为今天的现代中国诗歌提供了基因,虽然可能不是唯一的,但显然具有不可或缺性。

姜红伟: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的得失是什么?有什么感想吗?

包临轩:最大的“得”,是使我一生再未离开文学和艺术对我的浸染,并因此而从未离开对真与善,对于美的信念。如果一定要说“失”,那就是我们因为对艺术情怀有意无意间的坚持,而常常与某些社会通行的规则,未免格格不入,但这也未必就是“失”。

猜你喜欢
诗友北极星吉林大学
诗友之声
诗友诗书
诗友诗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北极星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南极星和北极星
南极星和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