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5-10-26 20:11方亦智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高产栽培技术水稻

方亦智

(广东省徐闻县遂城农业技术推广站,524300)摘 要 水稻种植采取何种高产种植技术,需要依据各地区的环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了解水稻的生长规律、特点及每个时期所对应的指标,建立一些栽培技术体系,这样才能使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指标参考。水稻种植要想取得良好的收益,就要提高种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水稻收益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来增加水稻种植收益,仅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种植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经济重视力度的增加,水稻、玉米、小麦等常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逐渐扩大[1]。目前,全球的粮食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性的问题,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的逐步减少是各个国家都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所以,应想方设法提高水稻的收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采用广泛种植水稻来提高收益;同时,使用优质的化肥、农药等配套投入,但是农药与化肥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它们的过多使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是农作物也经常受到病虫害,所以,要提高水稻的收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次数,保证水稻种植的持续健康发展[2]。

1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目的是增加水稻收益。目前,要想实现水稻的高产就应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水平,研究表明以下几种方式的效果良好[3]。

1.1 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是根据水稻的同审规律为参考来制定的,水稻各个器官的生育过程,主要包括主茎叶片的进程,水稻的生育时期是一段重要的时期,相应的高产技术和管理都应该在这个时期来完成,这种理论不同于以往的水稻种植理论,是一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的种植理论。

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它比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要更加规范,指标更加细化,有一定的高产指标,如果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能够应用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和生产效率,还能够增加水稻种植收益[4]。

但在应用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叶龄观察点,充分掌握叶龄观察点的进程,这是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水稻的各个器官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充分了解这些差异,设一些观察点,标志一些叶龄,准确掌握最新的动态[5]。

1.2 建立一整套叶龄栽培体系

这种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建立,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影响技术的使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水稻种植更加规范。所以,要充分了解水稻的生长规律,特点及每个时期所对应的指标,建立一些栽培技术体系,这样才能使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指标参考。

1.3 掌握叶龄模式的原理,不断改进相关技术

叶龄模式的使用与推广要以当地的实际水稻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特点等,进行相关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全面提升。

1.4 掌握最基本的诊断技术

在水稻的种植完成后,生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自然环境是变幻莫测的水稻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会经常发生变化,所以,在应用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要有效的掌握叶龄期,拔节期做好田间诊断,遇到问题及时寻找措施来解决,这样才能实现产量的增加。

2 水稻种植对环境的要求

环境对水稻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温水肥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生长。温度必须保持适中,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光照,增加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就水分而言,处于饱和状态即可,如果水分太多,将导致供氧不足。水稻分蘖过程中提供养料多,产生相对较多的有效分蘖。养料主要为氮、磷、钾,尤其以氮排在第一位。3种肥料配合使用为最佳。

3 水稻种植的“三控”技术

“三控”技术就是要对一些过程实施严格的控制和把关,主要是指控肥、控苗和控病虫,以下是对这3项控制技术的分析。

控肥就是要对肥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不是肥料越多越好,肥料多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肥料过多带来的危害。在以往的水稻种植中,肥量大一直是困扰水稻种植的主要问题。水稻控肥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实施这种技术的过程中,要大幅度降低氮肥的使用量,这样不仅会提高氮肥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控苗就是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将水稻苗进行重点培育,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中,会浪费大量的肥料,这不仅会使水稻种植群体结构获得优化,还可以解决水稻出现倒伏的情况,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危险。所以,减少无效磷肥也可以提高水稻的收益,其中需要注意是减少天气现象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程度,减少水稻种植对天气的依赖程度,控制好施肥的时间和数量,施肥的种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因素都是能够控制的。此外,要走“增加茎粗”和“缩短基部节间、拉长中上部节间”的技术路线,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高产条件下的倒伏问题,协调高产与抗倒的矛盾。“采用‘三控技术的水稻基部节间又短又粗,基部节间比传统技术缩短20%以上,这样就不容易倒了。”至于“控病虫”,则通过控制无效分桑、增加群体通透性来实现。

4 适时收获

适度把握水稻成熟的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与品质,一般全田90%出现黄籽粒变硬且色泽光亮时是最佳收获时期,部分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缓收获期。收割后的水稻要选择晴天进行晾晒,使水分达到20%左右。

5 结语

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是对实现水稻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用科学的手段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这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和解决粮食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观念,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立足于实际条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有的经验和技术所以,研究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小林.有机水稻种植技术[J].南方农业,2014(4).

[2]王秀静.水稻种植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

[3]尹鸿艳.试论水稻种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9).

[4]孙冉.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4(12).

[5]陈祥恩.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分析[J].南方农业,2015(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高产栽培技术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