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2016-12-15 09:07陈国荣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提高

陈国荣

摘要: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占50%,商品粮占50%以上。水稻作为常见的农作物,对科技的发展、生产的带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水稻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得到收益最大化,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温饱,还能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水稻的种植技术优化被摆在一个鲜明的重要地位,对国家的富强、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提高

一、前言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的种植技术优化,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推动经济的发展、人们温饱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目前只有优化种植技术这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地球的气候逐渐恶劣,环境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变得越来越差,以往通常采用施加农药的方法来增加产量,但这样无疑是对恶劣的环境雪上加霜。我们只能施用最少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带来伤害,选择科研的方向,不断从实践中研发出更加切实可靠的水稻种植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带来最大的种植效益。

二、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

水稻叶龄栽培技术就是指以水稻器官的同伸规律为有力依托,根据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育进程,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挖”措施。它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理论。采用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的好处可以使得水稻的高产率增大,方便数字化管理,及时发现水稻的生长情况,便于适时调控,更改种植技术并记录相关数据。当然,这种优化水稻的种植技术必须建立在与当地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在使用时要考虑到当地水稻的种植情况以及生态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进行相关的调控,确保最佳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与植物的契合度,不断完善叶龄种植技术,与生态相协调,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在具体的地区使用叶龄技术时要注意首先对当地历年来水稻的种植情况做一个调查,弄清楚当地的水稻种植常用方法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稻的产量情况以及常见的病害、环境因素等等。对水稻种植地进行系统的规划,确定它们的生长特点、发育规律、种群建立的特点等,再结合当地的种植经验,以各项种植技术作为辅助条件,以叶龄为判断基准,将水稻以数字化、系统化,量化到具体的方面,做大限度的增大产量。在叶龄技术培植水稻的过程中,水稻容易受到天气以及环境的影响,要切实的进行移栽和防护工作。水稻在种植时要注意播种时间,选择最佳的时间段种植也是维持产量的重要条件,种植过早容易导致水稻被霜打死,种植太晚不仅会影响水稻丰收时的产量,还会影响下一个季度的播种繁殖。如果要想稻谷高产,在稻田方面也要下点功夫,必须要用机械之类的工具进行粉碎一次,然后放一段时间再进行抛秧,等于是让给稻田进行太阳暴晒,进行消毒,还可以让那些老草根都死掉,对以后的种植工作减轻很多负担。总之像这些技术的种植经验技巧要掌握得当,不要因为这些客观的现实因素,影响了技术的不可变量,导致研究成果受到影响,不符合实际。

三、水稻种植的“三控”技术

1.控肥

控肥实际上就是增加氮肥的利用率,这和尽量减少农药的投入并不矛盾。以往,在农业施肥中往往面临的状况是投入过量或者并不符合时宜,水稻对氮肥的需求量、吸入率、利用率不是越多越好,恰当的氮肥量,能达到水稻最高的利用率,才是最恰当的氮肥投用比例,以往氮肥的利用率低、病虫害侵扰大、水稻的成穗率低、攻高产易倒伏产量不高不稳等。这些状况极其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在施用氮肥时,可以选择在一期的时候投入稍小些的氮肥量,再在二期三期时加大比例,这样就可以保证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入比大大提高,这样一来水稻的施肥量减少的情况下反而氮肥的利用率增高了,既保证水稻的高产,又没有违背环境保护的原则。当前水稻施肥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缺乏基础数据,施肥种类和数量不够精准;肥料品种繁多,有效养分含量不足;检测手段落后,得不出土壤养分现状的基础数据;种田效益低,农民不愿意加大投入;种田者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文化素质可科学素养都不够,离科学很远;农村基层农技服务基本瘫痪,缺乏技术推广能力;水稻施肥存在重追肥,轻底肥;重化肥,轻农家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重早中稻,轻晚稻等等问题。需要将控肥的知识下发到具体的施肥人员手中,只有做到最佳控肥,水稻的产量才能保证提高。

2.控苗

关于控苗,就是要尽快实现水稻中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在水稻的分蘖中,只有一部分最终成穗、对产量有贡献,称为有效分蘖;而没有最终成穗的,称为无效分蘖。“控苗”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无效分蘖,提高个体素质和群体质量。通俗地讲,就是对水稻实行“计划生育”,达到“少生优育”的目的。其实水稻有时之所以病害猖獗、产量低、群体结构差,很大一部分情况就是那些倒伏的差苗、无效的分蘖,既吸取了养料,浪费了氮肥,又导致水稻发生病变传染,所以控苗就要求及时去除那些分蘖、差苗、死苗,将养分留给好苗,尽量排除天气的因素,而选择可调控的施肥作为依赖因子进行产量调控。

3.控病毒

控病毒主要就是将无效的分蘖及时去除,拉大苗间距离,确保水稻的发展状况,及时去除病毒害。将苗间距离拉大就能保证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尽量减缓,方便调控。要保持苗间的通透性,缩小病毒的传播范围。通过改进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群体结构和通透性,使之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的发展,从而达到减轻病虫、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

四、结语

一般水稻在水层以下生长,其生长条件很稳定,水稻本身具有通气组织,或以部分解决根系要求的氧气,缓和了土壤三相之间的矛盾,一般也不受天气的影响,旱、涝灾害少。人们可以通过灌水、施肥对水稻进行促控,便于进行高产栽培。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系列措施需要相配合,共同作用。农业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员需要细心的观察和精巧的各项技术相互配合,才能够将水稻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以最好的氮肥利用情况、最小的病毒感染率、最优质的大米来源、最小的农药投入、最大的环境效益来获得最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提高
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相关措施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不同耕作措施对香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