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师的修养构建多彩课堂

2015-10-27 01:39符兵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用教师的修养构建多彩课堂

文/符兵

摘要:语文教材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描绘,是文字的飞扬。语文教育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学生,教师要用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关键词:修养;构建;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04-01

现今富有弹性和开放性的教材,给予师生留下自选空间,也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基础。我们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爱上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参与、欣赏、交流的作用,引领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和兴趣,把学生人格与品德的养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这样的课堂就是多彩的!

语文教材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描绘,是文字的飞扬。为了让本身静如止水的文字在学生脑海中翩翩起舞,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通过自身积累的文学功底,激励孩子们创造性理解文本、去表述生活。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把听、说、读、写等基本功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性,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我校的宋老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时,既不是把诗句的含义直接塞给学生,也不是通过学生的简单的讨论来实现,而是让学生变为诗人的好友,从诗歌的语言入手,通过关键词语“妆”“碧玉”“绿丝绦”等,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体会诗人贺知章的当时赏春的情感。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争相发言。有的说:“诗的首句就是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从‘碧玉’一词,可以想象到柳叶的色彩、光泽。”还有的说:“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对柳树的茂密、轻柔的具体描写。”有的直接夸赞“贺兄的手法真高明啊!贺兄通过设问、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学生学习如此入境动情,原因是教师的文学功底较深,通过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变为诗人的好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此刻在学生眼里,诗人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人,而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常人,彼此间能谈诗论道,能作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还可以对千古传诵的诗作品头论足!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的思维像草原的骏马得以惬意驰骋,个人创见像森林中愉悦的小鸟得以充分展示,课堂活力像春意盎然的柳树得到充分焕发。事实证明,孩子一旦进入情景,就如同给他们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会创造的人。这样的课堂是多彩的!

有较高文学修养的教师,有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考量让他们害怕提问。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诱导,解决他们敢于提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一开始,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比较浅,缺少深度,甚至偏离主题,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给予孩子热情的鼓励,让他们慢慢来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的。教师的职能就是让孩子们自己一步步攀登去达到目标。因此,我们要同孩子共生课堂,要多样化、个性化的留给学生讨论、展示的空间,搭建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主要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说的酣畅淋漓,在问题争辩中明辩追求真知灼见,迂回前行。这样的课堂就是多彩的!

如《跳水》一课,我在引导学生认识“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只停留在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还有没有让孩子得救的方法?想出十多种自救、他救的办法之后,我没有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学生最后在辩论中逐渐形成共识:船长思维敏捷、果断机智,还是船长的办法好。就这样,孩子们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反复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从而记忆深刻。

语文教育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课堂才是多彩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积极创设情景,介绍古代“孝老爱亲”的伟人;勤奋好学的名人……,从人格上、价值观上影响每一个学生。教学时,留给学生活动空间,让学生揣摸、辨别自己的行为并和他人的行为比较,从而培养自身的良好意志品格。语文教材中,宣传优秀中外名人的文章很多,如《画鸡蛋》《童弟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的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王二小》《刘胡兰》等。如在教学《中华儿女盼统一》一课时,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澳门、香港回归后,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调查举行队日活动,“盼望祖国统一”活动中,让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意见、抒发情感,我也通过诗朗诵形式来感染学生。从中激发学生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的志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又如教学《谁住顶楼》一课,通过小动物的对话不光了解它们的本领外,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从而做一个高尚的人。

较高文学修养的教师,不光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人品、人格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能平等的做孩子的好朋友。陶行知说过:“我们教育儿童的第一步,首先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揣摸儿童的心理。”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相信、尊重、激励每一个学生。实践证明,“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当学生感到被教师尊重、理解和信任甚至欣赏时,他就会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就会激发出巨大教育潜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创造教育,激励学生参与创造,把教师的文学修养、人格魅力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会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福果小学)

参考文献:

萧红梅 《巧用角色转换增添课堂活力》《小学语文教学》 2006.1

杜利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大胆提问》 《小学语文教师》 2003.4

丁磊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川教育》2003.4

丁时辉 《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语文教师》 2005.5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