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化学素质

2015-10-27 01:39刘银平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

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化学素质

文/刘银平

摘要:众所周知,化学这个学科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它的特点之一也就是:通过数次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之所以进行诸多实验,是因为在化学试验中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在实验的过程中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而这些实验操作变化多端,正好满足了学生好奇心理的这些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化学素质。

关键词:创设情境;设计实验;重视探索;探究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43-02

在化学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还是培养科学方法和世界观,化学实验与其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于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重大意义。把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探究性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探究性实验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倡导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其教学理念主要是“相互合作,以人为本,科学探究”。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设置于课程相关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使学习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收获新知。从另一方面来讲,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得到提升,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学生接受学习新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由此创设问题情境。值得注意,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取新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NaOH与CO2溶液反应的再探究。目前教材上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演示实验验证 NaOH与CO2溶液反应,因为有了CO2溶解性的实验探究作为前期的基础,所以才使得同学们积极的思维发散得到展开,设计的方案策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令人惊叹。这些实验充分体现了理化学科间的相互贯通、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思想。

二、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头脑不仅仅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即将被点燃的火把”。对学生看来,就意味着学习动手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合作交流。在我们理念中的新课程,教师是学生们的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际构建以学生主体的最终目的。所以,要用心去打造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积极参加到主体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做一些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师生合作完成或者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扩展探究的范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其中的一些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将学生实验程序及结果了解清清楚楚。通过师生合作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能够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再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学到新的知识点,同时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不但就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了操作,而且还增添了一些研究性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在讲燃烧这一节时,热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同学们能找出原因,缺少氧气,我问:若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那么会不会燃烧呢?当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不会燃烧,依据是水能灭火,哪能在水中燃烧?为了让同学们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我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实验结果令同学们大吃一惊,白磷可以在水中燃烧。我告诫同学们不要想当然,凡事要善于动脑,勤于动脑,既然燃烧的两个条件已达到,怎么会不燃烧呢?我们要相信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但要勤于动脑还要勤于动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综合判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和家庭探究实验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做的最多的就是实验,其中最多的是课内实验。作为教师可以增加课外实验和家庭探究实验,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对学生的时间十分充裕,实验方式方法也比较多样,同事还可以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待,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调整能力以及主动探寻的意识。与此同时,可以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一些实验,以此来解决课本上、学习中的一文,让学生都有所发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一些实验,做一些小制作。

例如,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证明氯的漂白性,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带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学会学以致用,同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一些实验器材可以从生活中获得,变废为宝。例如一些药水瓶、吸管、饮料瓶或者废弃的医疗器械等,利用这些器材可以做一些气体的制取的装置,这些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做成的小器材、小发明,为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而合作--探究形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

例探究铁生锈

1、提出问题

向学生展示生锈的铁制品和图片,然后提出问题

⑴ 铁为什么会生锈?

⑵ 怎样才能防止铁制品生锈?

2、猜想与假设

学生积极思考,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多种猜想与假设

⑴ 是因为铁和空气接触,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锈。

⑵ 是因空气中有水蒸气,铁和水起了变化。

⑶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猜想教师对以上现象加以引导。

3、设计实验动手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实验一:在干燥留有空气的试管内放一铁钉;

实验二: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内放一铁钉,放上植物油,密封;

实验三: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内放一铁钉,并和空气接触一段时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放在一二只试管内的铁钉没有生锈,第三只试管内的铁钉生了锈。

4、获得结论与解释

根据现象不难得出,水和空气对铁的共同作用是铁生锈的原因。

这样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四、开展探究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实验设计是一个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可以激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这个实验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也正是在此时,学生的创造力是巨大的。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自己通过一个设计的实验来对以上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区分。这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其强大的,他们会大胆联想,认真思考,仔细设计创造出多种方案。还例如在学完金属后,我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检验“真假黄金”,市场上有不法商贩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黄铜单纯从颜色,外观上与黄金极为相似,很难区分。

学生通过认真分析金属的性质,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

探究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总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以及创造力肯定也有很大的提升,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探索新知的好奇心,以及创新和时间能力一次次地提升了。

(作者单位: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袁孝凤.给教师的建议.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刘永舜.新课标教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刘显国.初中课堂教学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张绍波.影响初中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1)

邹建良.初中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养成方法.中学课程资源.2014(07)

钱丽军.谈谈初中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05)

汪伟,李凤艳.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王震宁.初中生化学提问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化学教与学.2013(11)

黄筠薇.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化学的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13(14)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注入活力奏响高中政治课堂美丽的华章
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尝试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