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2015-10-27 01:39邰永林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改革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文/邰永林

摘要:高校的思政教学反映出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建设,进一步展示出高校的教学实力与发展水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国内高校的思政教育又将是新一轮洗牌,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谁就能在这一轮思政教学中拔得头筹。所以本文主要探析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市政教学改革,希望为国内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市政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邰永林(1977-),男,汉,陕西西安,助教,研究生,西安培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6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大数据时代逐渐到来。它的到来对高校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挑战。高校要想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获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学思路,积极进行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要有针对性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数据特征就是”大”。数据的体量趋于无穷尽大与完善。随着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存储、各类网盘的诞生,使得数据有了更广阔的“藏身之所”。据世界最著名的国际文献资料咨询公司报道,从2010年到2015年,世界上所产生的数据已经由1.8ZB扩展到7ZB,相当于世上每个人拥有300G的硬盘存储数据。而且这种增速依旧没有放缓。如今的高校学生作为网络数据的使用以及生产者,每天都在使用和产生巨大的数据量,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在大数据的“洪流”下,思想和道德很容易受到网络多方面的侵蚀和洗涮,面对这样浩瀚的大数据海洋,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要不断筛选对学生思想与道德有利的数据信息,积极影响和感染学生进行正面思考,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要有时效性

大数据除了体量庞大外,还存在数据产生迅速,信息更新快捷的特点。这是由于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千变万化,而且不断要求更新。另外随着智能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外加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每一位信息使用者同时也是数据产生者,所以他们为数据更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加快了数据的更新速度。

(三)高校思政教育要有感受性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体现出多元性,不仅是信息媒介更加广泛,电视、报纸与网络;还包括信息的接收方式,视频、文字、图像与声音。这是在传播与接收信息上存在多元化,所以才使得一种信息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产生多种影响的局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虚假化、肤浅化早已经让人们疲惫不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具有感受性。让学生在感受与思考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要努力培养出具有网络素养的天之骄子,在多元化的大数据背景下,力挽狂澜,传播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他们在网络中的示范效应来影响更多的网民,最终远离网络暴力,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一) 创新教育思维

既然大数据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那么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大数据,利用好大数据,让数据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方向和服务。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所体现的共性,指导企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抢占市场。对于国内高校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对于大数据不仅不排斥,还要积极拥抱大数据,提高对于数据的敏感性,创新思政教育思维,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可以做大数据统计与研究,找出学生心理发展方向,最终制定有效的思政教育教学。

(二) 开拓教育新阵地

对于现在的高校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是新时代的网民。国内高校对于他们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必须要随着学生的需求而变。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思政教育就是将思想信息传播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既然如此,为何不可以将思政内容通过网络这一熟悉的媒介进行传播呢?所以高校要在大数据时代为思政教育开辟新的阵地。通过这个新阵地,高校教师不仅可以实时掌握所有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还能将思政教育的核心通过网络植根于学生心中。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不会让学生反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充满抵触心理,而且还会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让学生愿意接受。

(三) 创新教育机制

虽然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帮助,最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思政教育必须建立在创新教育机制的前提下。只有不墨守成规,懂得解放思想,愿意接受新事物,才能在大数据时代下,充分运用数据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大数据具有传播快、覆盖广、信息开放的特点,国内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做好信息保密制度。对于思政教育所涉及到的学生个人信息,思政教育内容等都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最终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非法利用和宣传不良信息。其次,因为大数据在国内兴起时间较短,所以高校必须在开展思政教育前积极筹建一支大数据专业人才,保证思政教育可以在大数据时代顺利进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做好了后勤保卫工作,才能让思政教育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如虎添翼。最后,在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必须拥有科学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在探索中日益完善,还能保证思政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政教育能够抓住新时代的学生的特点,将抽象的思政说教积极转变为科技感十足的数据应用。在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思想情况了解详细,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模式,也才能保证学生愿意接受思政教育,最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参考文献:

马琳,张翘楚.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7:35-36.

周铮.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林区教学,2015,06:65-67.

张丽明.高校思政理论课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5-29.

杜伟.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机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3:95-98.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