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15-10-27 01:39徐凌云,白雪飞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政治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文/徐凌云1白雪飞2

白雪飞(1988-),女,山东聊城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辅导员,硕士。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依托。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合理开发利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探讨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徐凌云(1988-),女,山东临沂人,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硕士。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97-02

一、红色资源概念及其类型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及其载体为内涵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源泉,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与独特载体。

红色资源作为一个复合体,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种类型。物质形态主要指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各种实体,包括革命旧址遗迹、文物文献、文艺作品、革命标语等,以及红色纪念场馆、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与场所。非物质形态主要指具有抽象意义的,如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新时期的抗洪精神、奥运精神等。

二、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在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我党坚定的革命精神与信念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将红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输革命历史、革命精神,有助于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系统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而红色资源作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红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革命历史和中国国情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与自豪感,从而将这些精神运用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输、说教的形式,由于被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内容,因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红色资源作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使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以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受到教育。

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生动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旧址、聆听故事、传唱歌曲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红色资源的体验中,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感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红色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一)氛围不浓,需加强宣传,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但从现状看,因师资、经费等原因,高校往往重视专业课等教学工作,而对利用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无法形成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从而导致红色文化普及、感染不够,大学生对待红色教育无法做到主动了解与学习。

针对当前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的现状,高校要将红色资源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一是要加大红色宣传,打造红色文化传播平台。通过打造专门网站、专栏,或利用学校报纸、广播等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利用重大纪念日进行重点宣传,从而在校园中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专题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论坛、演讲、征文、红歌等学术、文娱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二)形式单一,需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红色实践活动

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无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途径单一陈旧,教育效果欠佳。目前的大学生红色教育方法,课堂外的教育形式多集中在到遗址遗迹、红色场馆参观等形式,往往走马观花,无法深入体会精神上的洗礼,往往存在形式主义。课堂教育由于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生动事例不足,授课内容枯燥,可供参考的资料老旧,学生难以体悟到红色资源的真正内涵,缺乏生动性与吸引力。

高校要创新途径、因地制宜,一是要寓教于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组织学生乐于参加接受、参加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二是要创新形式,精心设计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话剧、演讲、调研等形式,重视体验教育,直观、生动地体验事实,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教育中受到触动与教育,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达到教育目的。

(三)实效不强,需有效运用,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高校在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中,往往存在对其实质内涵挖掘不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不深、宣讲宣传不到位等不足,导致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不深,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与感性认识上,因而难以捕捉到红色资源真正的内涵与价值,无法受到心灵的洗礼与熏陶,更难以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指导。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要秉承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与保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二是要深入挖掘、弘扬红色资源文化的内涵与精髓,重视红色资源德育价值的挖掘与提升,推出富有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精品,并合理利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德育教育体制与模式。

(作者单位:1.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王爱华:《红色文化与思想教育》,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阎友兵、方世敏、刘建平:《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

周海燕:《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

李振东、王姣艳:《当前大学生红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甘肃农业》,2007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