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及机制研究

2015-10-27 01:39陈晨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运作模式一体化校企合作

校企一体化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及机制研究

文/陈晨

摘要: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探索并形成“平台共建、育人共担、发展共依、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校企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一体化;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05-02

基金项目:“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一体化运作模式及机制研究--以苏州工艺美院环境艺术系校企合作为例》(项目准批号:2013SJD 880044)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一体化”创新模式作为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强大支撑,需要顺势而为,顺时而动。校企合作之间不能固守以前的初步摸索阶段,长此以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止步不前。如何使合作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在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下实现共生共赢,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点。

一、高职院校和校企“一体化”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生共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推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开发的质量、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等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无不与校企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

解决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1、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伴随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对室内装饰行业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GDP将力争达到3.8万亿元。未来十年,建筑装饰行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建设的朝阳产业。这对室内装饰行业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装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急需既懂设计又懂工程管理的复合人才,其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是:设计管理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施工管理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调研显示,苏州地区对此类人才每年需求量为2000人。

2、师资结构不合理。按照高职院校的师资要求要达到专兼职教师比例1:1,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虽然职业院校也在不断从企业聘请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实际承担教学任务、时间远远不够。面对师资短缺,高技能人才的缺位,师资队伍中“双师”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不合理现象,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所需与所想之间存在差距。校企合作其根本宗旨是通过共同发展,学院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但由于理念、立场、利益的偏差,很难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难以赢得了各自发展的需求。从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来看,由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体系未能较好发挥作用,在具体的实施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难以使合作形成合力。

二、“校企合作中心”:校企一体合作办学的创新形式

针对苏州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联合江苏省建筑装饰协会、苏州市装饰协会以及12家骨干企业,深化与全国装饰行业龙头企业公司的合作,带动多家骨干企业与环境艺术系合作共建了“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探索并形成“平台共建、育人共担、发展共依、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成了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和工程中心及4个驻校企业设计研发工作室。根据专业动向、产业需要,不断探索因地制宜特色的创新之路,为培养区域经济紧缺人才,提升企业品牌、推广技术、培训企业员工,为学生实习就业、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合作育人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共赢模式的构建

1、产教相融模式

(1)锻造双师型师资

校企双方相互选派人员双向兼职,建成了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共同组成的专兼职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生产项目,通过项目研发学院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专业实践水平。学院先后聘请行业专家4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达50%,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指导等,校企双方共同展开教学设计,制订项目课程标准,参编教材、评审教学成果等环节,能很好地帮助企业专家掌握授课技能技,由此形成了异质互补、专兼结合,具备实务能力、教学能力、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

(2)建立校企合作中心

依托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工作室群,导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先进设备,实施教学研究、工程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中心”的建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实现了双方即时交流。校企合作中心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企业化的工作制度、管理模式等均按照企业标准部署实施。这种产教方式,是以“校企合作中心”为实训教学基地,教师顶岗学习,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及企业的信息、技术、设备、实训师资的支持,同时结合学院教师深厚的理论支持,经过长期、紧密地合作,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展开。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锻炼了教师,又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和生产人员不足的困难,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

(3)校企文化互融

学院内对企业文化缺位,教师对企业的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准则认识模糊,缺少企业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和协作精神。“校企合作中心”的四个企业驻校设计研发工作室,引入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了企业需求和学院教育的对接、营造了热烈开放的校园氛围。校企合作中心采用了企业化管理制度,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迁移到实训基地的管理过程中来,推进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学院制度管理下与工作室的管理制度有机互补之下,企业文化进入了学校,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由于工作室设置在校园内,搭建了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平台,同时经常开展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校交流、讲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2、“项目+课程”模式

在课程改革中,企业立足市场导向,学院立足专业导向,双方共商确立“项目+主题”专业课程主线,形成项目驱动、多元融合的“项目+主题”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共同设置了技能层进的模块化系统课程内容。如从专业认知渐进过程,构建从小到大型,从单一到综合,从虚拟项目到实务项目的模块。基于工作过程体验,构建从单一到整体;从节点、环节到全过程的任务目标模块。围绕职业能力养成,构建了实训、实践等课程内容模块,课程教学情境地点由校内到项目工场。随着设计项目由简单向复杂再向综合的层进过程循环累进强化提升,构建一个既满足企业需求又符合学院专业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特色。

3、人才共育模式

(1)角色互换

企业工程师和学生通过项目驱动,使兼职教师、学生的角色多元化: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项目的经营者,既是课程导师又是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启迪者。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工作者,既是徒弟又是项目团队设计师。双方的角色和地位随着工作和学习过程互动,形成了新型现代学徒式的师生关系。通过角色转换,公司解决了人才紧缺的问题,学院共享公司的项目平台和师资优势,双方都获利匪浅。

(2)工作互助

在实训实践项目中尝试以企业技术骨干将新兴技术、最佳项目实践经验、家装特殊的知识技能需求引入教学,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工作过程互助方式的产学合作育人。例如在室内设计项目课程的住宅空间功能配置环节,设备类型复杂、材料品种繁多、个性需求多样,学生生活经历、工作经验的缺失往往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通过合作企业技术主干或主案设计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结对帮扶,企业导师不仅在接单谈单、方案设计、经费预算、材料选样、合同签署、施工组织、团队协作各个环节参与指导,在工作过程中纠正错误,提高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

4、成果转化模式

校企通过资源整合将企业的项目、技术、信息与学院的课程、科研等予以优化共享,携手参加行业专业赛事,结合地方发展战略在专利申报、设计招标、政府主管的横向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赛事、专利、课题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政府和社会以不计其数的成果,既提高了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专技能力,实现了校企双方实践成果的成功转化。

四、校企一体化合作共赢机制的构建

1、校企责任共担,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校企以契约方式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这是校企合作双方建立长效稳定合作所必需的保障机制。尤其是制订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人事制度、评聘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相应制度。例如制订了《工作室使用和管理条例》等校内实训工作室管理制度,明确了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各项职能;《工作室使用与管理申请表》等标准工作流程,规范了工作室使用及运行流程,保证教学、研发、培训的有序开展;《设备操作使用安全规范》等实训工作室安全条例,保证了设备及人身安全。同时合理规范项目建设经费的使用,这是加大企业资金投入和督促学院项目运作的重要保障,校企双方要管好经费、用好经费,确保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运行。

2、校企共同投入,建立深入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能够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更多利益共赢的激励机制,给予双方一定的权利、权益和荣誉。校企双方在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上承担了相应工作,付出艰辛的老动,应给予相应职务头衔和与之对应的薪酬薪资待遇,这是对校企双方管理和教学人员的补偿和肯定,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合作专项经费,用于兼职教师授课,教学科研等;投入专项研发经费以确保研发项目的实施,相关任职教师也应授予聘书,荣誉证书等,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主动性。随着校企深度合作的开展,双岗双薪制度将使专职教师走向职业化,兼职教师走向常态化,形成“校企一体化”的最优化师资队伍。

3、校企共同监督,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为保证校企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就要建立有组织、有制度、有职责、有标准、有秩序的校企互动质控保障体系。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实习实训、管理就业等重要环节等均纳入质量评价体系,成立由教师、行业、企业等专家联合组成的校企合作育人专业考评委员会。实施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方位的一体化考评机制。例如对教学质量的考评实施校企督导委员会的巡课制度,对专兼职教师的课程质量、过程及成果等执行严格的评价、考评。对校企合作项目及相关教学资格实行准入制度,以兼职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对项目的总体控制能力来建立项目遴选标准,对合作项目进行筛选。

4、校企资源整合,共同发展社会服务机制

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扣紧地区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培训各类技术及设计人员,提供技术服务与文化创意支持;为本地区装饰行业和企业提供咨询、设计创意等专业服务,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职业资格培训、装饰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等。同时拓展国际交流,深化合作内涵。为学院和企业提升了影响辐射力,赢得了社会效益。

结尾

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共赢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生存、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校企合作中心经过探索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共赢的办学特色。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清市场导向,认真把握区域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的“依存度”和“契合度”,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最终获得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四方互利多赢,开辟的一条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健康大道。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李衔,构建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8月

陈晨、刘超、杨曦“互兼互聘”教学团队运作模式及机制研究,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3.2

钱叶莹、张凤琴1跨域校企互兼互聘教学团队建设的运作模式及其机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年1月

王员宏、徐丽玲,校企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策略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2月

胡柏翠,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成人教育,2013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运作模式一体化校企合作
我国P2P网贷发展现状研究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