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契机 探讨高校教育发展新思路

2015-10-27 01:39冯晓楠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高校建设

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契机探讨高校教育发展新思路

文/冯晓楠

摘要:研究机构是高校知识和人才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高校研究机构的职能和设置类型,分析了未来高校研究机构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思路,最后在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研究机构潜在发展轨迹。

关键词:高校;研究机构;建设

作者简介:冯晓楠(1986-),女,汉,山东淄博,硕士研究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济运行风险预警与管理研究中心科研秘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13-01

高校研究机构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传播、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中心,依托各类研究机构,搭建和培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和培养带头人研究团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高校科研工作的运行和管理依然存在着地位不明晰,队伍不充实、资源不整合、产学研结合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提出,高等学校肩负着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研究机构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建设。

一、我国当前高校研究机构的职能和设置类型

高校研究机构是高校教师在校内从事科研的主要基础平台,是高校学科发展,反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协助高校知识创新个人才培养创新,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研究机构的设置类型主要包括独立型、合一型、挂靠型和合作型。独立型即独立建制,直接隶属学校管理;最大限度的获得高校的学术资源支持,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相长,可以直接将成果转化为收益;合一型一般是院所合一,研究机构相对虚设,节约了资源和管理成本,但缺乏独立型,难于长期发展;挂靠型一般是国家和地方在高校设立的研究基地;合作型是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创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成果的社会转化性。

二、高校研究机构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思路

(一)独立建制,校领导直属

要加强高校研究机构的管理创新,采用最有利于研究机构快速成长的独立型建制,确保发展的空间和环境;由校领导直接管理,充分发挥独立自主权,在机构管理、人员流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给以更大的自由度,使高校学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机构

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是综合发展,学科交叉、融合,高校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性体现在跨学科综合性上高校要成立跨学科综合性的协同创新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整合创新和挖掘科技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提高自身承担重大的项目的能力。

(三)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

高校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性体现在产学研结合上,高校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企业了解市场的需求,拥有技术研发的资金,通过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强化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与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效率。高校协同创新研究机构应该一方面深入市场调研,匹配企业需求,内部自我配置,按照外部需求配置学术资源,与企业和市场接轨,将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

(四)创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校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性体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高校研究机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纽带,通过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平台还需要加强学术带头人的队伍建设,通过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攻克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产出创新成果。

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理论提出和实践总结

二零一一年四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讲话,指出要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今世界,应该推动知识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随后,相关部门出台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部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合作的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发展,配合高校综合教育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协同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研究中,通过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平衡帮助企业创新。随着研究的深入,协同创新的主体扩展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等。对高校的协同创新研究比较少,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协同创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目前在各个省份已经相继推出了协同创新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建设了一批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

四、结论

高校科研机构应与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相结合,协同创新平台是开放型平台,运行需要借助创新主体的自身特点,在既有的组织结构框架中探索适合自己平台的运行机制。其中,沟通协调机制、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是协同创新平台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运行机制。不同的主体之间利益相关,又互为前置,在横向和纵向运行过程中,都需要沟通来解决问题;平台的创新主体之间具备不同的优势,资源各不相同,如何整合梳理、充分利用是协同创新效率的关键;为了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激励培养可以使得平台具有生命力,这也是高校协同创新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蒋冰.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思考.教育旬刊,2012,(11).

孙侠,邬智.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思考.广东科技,2010,(6).

顾海兵,李慧.英国国立研究机构及其借鉴.科学中国人,2003,(5).

梁郁郁.现代高校研究机构建制模式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徐佳.我国高校科研机构设立动机功能缺陷及改进思路—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分析.大学教育科学,2014,(5).

刘宁.论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6).

猜你喜欢
高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