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中荷班”为例

2015-10-27 15:09烨高
参花(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办学词汇

◎张 烨高 静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中荷班”为例

◎张 烨1高 静2

作为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新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猛推广,引发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教师和学生因为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缺乏了解,导致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状态。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文化教学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意义重大,得到了国内各高校的普遍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中国学生为对象,一般在国内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掌握国际通用语——英语是这一目标的最基本要求。而且,此类项目往往需要学生在第一或第二年内达到雅思、托福等国际英语测试的相关分数要求,才有资格申请国外大学的学位及得到海外学习机会,因此,大部分教师及学生将国内的英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上,对文化的讲解重视不够,结果导致众多的大学生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深感吃力,形成“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在美国进行文化交流期间,笔者曾经对在美中国留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受访的对象中,超过半数以上表示,在与美国人交流的过程中,当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话题时,无法顺畅地用英语表达,因此造成交际障碍;90%以上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非常希望在海外宣传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这些身处海外的学生肩负着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任,然而,在国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欠缺,这一点应该引起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实际案例问卷分析

中荷园艺学双学士学位合作项目(简称“中荷班”)是河北农业大学与荷兰王国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校际合作项目之一。学习方式采取2+2模式,即学生先在河北农业大学按培养方案单独培养两年,英语成绩达到雅思6.0或托福网络考试80分,并通过由荷兰应用科技大学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组成的面试小组测试,进入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农学院学习两年。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中国文化了解程度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测试。该部分采用了简答题的形式,要求学生用中英双语来分别描述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个名胜古迹、一个历史名人。在传统节日方面,89%的学生都是描述的春节,中文部分基本都能很好地写出该节日的时间、起源、主要庆祝活动等,但英文部分却非常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在涉及一些中国特色词汇时出现误译甚至空白,有的干脆以中文代替,如:春联、红包、拜年、门神等。在描述名胜古迹方面,78.6%的学生选择了描述长城,在中文表述部分98%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概括出长城的修建、作用,甚至有学生谈到了孟姜女哭长城。然而,在英文翻译部分,问题重重。在一些关键词汇上又出了问题,如:烽火台、烽烟、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在介绍中国历史名人一题中,学生的选取范围很广,这包括孔子、李时珍、秦始皇、张恒、蔡伦、武则天,等等。由于选取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学生在中文描述方面都比较完整,但英译又遇到了很大问题。同样,问题的关键还是词汇方面。

问卷第二部分是就学生对中国文化及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兴趣度调查。对每一题设置了5个档次,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说不清”“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统计结果如下:1.对中国文化感兴趣,33.3%非常同意,54.2%同意,8.3%说不清,4.2%不同意;2.对中国文化熟悉,12.5%非常同意,66.7%同意,8.3%说不清,8.3%不同意,4.2%非常不同意;3.希望自己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37.5%非常同意,50.0%同意,4.2%说不清,8.3%不同意;4.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4.2%非常同意,8.3%同意,8.3%说不清,70.8%不同意,8.3%非常不同意;5.曾经学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4.2%非常同意,12.5%同意,4.2%说不清,58.3%不同意,20.8%非常不同意;6.希望自己到国外学习期间传播中国文化,20.8%非常同意,66.6%同意,8.3%说不清,4.2%不同意。

由统计数字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且明确表示希望自己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然而仅有12.5%的学生表示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16.7%的学生提到曾经学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对学生期望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途径,该题为多项选择题,问卷结果如下:通过教师讲授90.2%,阅读书籍72.3%,电视33.8%,网络65.7%,其它15.2%。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通过教师以授课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这一能力。

透过这些问卷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中荷班学生有意愿在海外求学期间传播中国文化,希望自己具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然而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仍显不足,尤其是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词汇时,遇到很大障碍。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相关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尝试

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着重强化了学生中国特色英语词汇学习。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元素。特色词汇的学习是学生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如果只是将这些词汇拿出来作分类讲解,学生会觉得乏味,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灵活掌握,为此,笔者将特色词汇的讲解融入到中国传统节日、饮食、名胜古迹、名人、文化产品等的介绍之中。

介绍的方式包括了教师的直接讲解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笔者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让学生充当导游,带外国朋友去中国的长城、颐和园、秦始皇兵马俑等地方参观,让学生介绍这些景点及涉及到的人物;让学生假想带外国友人去中国餐馆就餐,给他们介绍中国的一些特色菜品;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邀请外国朋友到自己家做客,向他们介绍该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等等。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将这些英语词汇灵活地运用出来,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切实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愿意在海外学习期间将中国文化推广出去。

四、结语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在规模和层次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和发展,合作办学学生人数也将急速增长。这些学生在学习目标语言及文化的同时,应该且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会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了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外国文化。我们必须重视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的教学,中国文化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曹丽英.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课的设置与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1-223

[2]查强.康静.蒋家琼.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一个批判的文化主义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2(2),12-19

[3]王黎生.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合问题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3期),116-119

★本文系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我校中荷班为例”(SK20130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办学词汇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