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2015-10-28 02: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栓塞

吴 丹

(四川安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 安岳 642350)

肺动脉栓塞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吴 丹

(四川安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 安岳 642350)

目的 分析引发肺动脉栓塞的不良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血栓栓塞患者共48例,对患者的病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高龄、吸烟、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减缓、血管内皮损伤是肺动脉栓塞危险因素,护理中相应采取健康宣教,重视体格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抗凝和溶栓处理、制动或主动运动等对症护理措施。病例分析显示,纳入统计的48例患者中40例痊愈、4例未愈、4例死亡。结论 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病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抓住治疗黄金时间,提高治愈率。

肺动脉栓塞;不良事件;高危;护理;预后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来源不同的栓子随血液循环到肺动脉并阻塞肺血管,引发肺部血液循环受阻,使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猝死等严重后果的临床综合征。如未经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以上[1]。由于该病误诊率高,并且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症状严重[2],积极的分析发病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并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对PE患者发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8例PE患者病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PE发病相关高危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手段,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对患者病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经动脉血气分析,肺螺旋CT、超声及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肺栓塞,诊断依据为2001年发布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3]。包括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8~79岁,平均(64.13±8.52)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晕厥、濒死感等。

1.2方法:查阅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限定入院年限为2014年,根据患者住院号依次查阅患者的病例,记录发病危险因素,统计原发病及高危因素构成比,分析相关护理干预手段。

2 结 果

2.1原发病因分析。本研究48例患者中继发肺栓塞的基础病因分析如下: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2.08%)、8例创伤及骨科术后(16.67%)、7例心肺疾病(14.58%)、5例恶性肿瘤(10.42%)、3例产褥期(6.25%)。所有患者均采取溶栓、抗凝等相应的保守治疗,出院时纳入统计的48例患者中40例痊愈、4例未愈、4例死亡。

2.2不良因素分析:经过对48例肺栓塞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危险因素如下:高龄、吸烟、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减缓、血管内皮损伤等。多个患者存在两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48例患者患病不良因素分析

2.2.1高龄:伴随年龄增大,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心肺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下降,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此外,老年患者易出现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异常,导致血液高凝。部分老年患者因体质虚弱或基础疾病而需长期卧床,减缓血液循环速度,成为血栓形成诱发因素。

2.2.2血液高凝状态:多种基础疾病易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患慢性心肺疾病者因机体长期缺氧,继发红细胞增多,增加血液黏稠度;心脏病患者易形成栓子,栓子脱落栓赛肺部血管引发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内常分泌促凝成分,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可起到刺激机体凝血的作用;创伤及手术可刺激机体凝血系统,释放大量凝血酶原,使血小板增多;产褥期女性因分娩后经历胎盘剥离形成创面,此时机体凝血系统呈现亢进状态,以加速创面愈合,但这种情况下产妇血液系统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大量聚集,易形成血栓。此外,自身高龄、肥胖也能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2.2.3静脉回流减缓:外科术后患者因需制动或切口疼痛而不敢活动,长期卧床使血液循环减缓,凝血因子易形成纤维蛋白,血液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容易聚集沉积而产生血栓。当活动身体时,可造成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患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因呼吸、循环功能受损,机体持续处于缺氧状态,不能耐受日常运动,长期保持卧床,静坐状态,使血液循环减缓,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肿瘤晚期患者因恶病质长期卧床或肿瘤直接压迫血管而降低血液流速,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2.2.4血管内皮损伤:创伤及手术均可导致周围血管内皮受损,恶性肿瘤细胞释放毒性物质或化疗药物毒性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部分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损伤血管内皮,长时间应用可能引发感染,产生静脉炎症,使白细胞聚集,促凝物质大量释放。另外,大型手术或恶性肿瘤患者为补充机体损失能量,常输注高浓度营养成分如脂肪乳,增加血液黏稠度。

2.2.5吸烟:烟草中含有毒性成分尼古丁,对交感神经起到一定刺激作用,造成血压升高。尼古丁本身具有毒性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小板积聚。此外,吸烟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机体缺氧,脂质代谢障碍,使血液黏稠度上升。

2.3护理对策分析

2.3.1危险评估及健康宣教: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肺栓塞危险性评估,询问基础病史,对存在肺栓塞不良因素的人群进行健康宣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病因及危险程度,以引起充分重视,指导患者戒烟、清淡饮食,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相关指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对肺栓塞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认识,以便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尽快确诊。

2.3.2早诊断、早治疗:对存在不良因素的人群进行严密监测,如有咳嗽、咯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早采取措施,迅速检查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超声探查是否有血栓存在,必要时进行肺部血管造影检查[4]。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采用“6P”法评估肢体状态,尽早明确患者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2.3.3预防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对于术后患者要指导患者尽早开展适当的被动肢体运动,对长期卧床患者要根据自身活动耐力进行活动指导,按时变换卧床体位。存在不良事件的手术患者,术后应进行肢体按摩,加速血液循环。嘱患者术后多食用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尽量减少用力过度。采用静脉导管输液的患者输液结束后尽早拔除导管,减轻血管损伤,避免炎症发应。高危产妇应做好围产期监护,产后尽早下床运动。

2.3.4积极治疗:对高危患者应尽早开展预防和治疗,可采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减轻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对确诊血栓的患者进行积极溶栓治疗,溶栓过程要严密观察,避免出现出血倾向[5]。对呼吸困难者采用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3 讨 论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发展,影像检查手段精细化,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接收的肺栓塞患者逐年增加[6]。本研究显示,对肺栓塞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后,48例患者中有4位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8.33%。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创伤及骨科术后、心肺疾病、恶性肿瘤、产褥期是诱发肺栓塞的常见疾病,而高龄、吸烟、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减缓、血管内皮损伤等是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国内多项研究与本文统计结果一致[7-8]。护理工作者应对患者危险度进行评估,重视健康教育,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对已发病者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溶栓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肺栓塞的发生重在预防,及早诊断并降低不良事件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治疗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1] Dalen JE.Pulmonary embolism: what have We learned singe virchow? Natural history, pathophysiology, and diagnosis[J].Chest,2002,122 (4):1440-1456.

[2] 方荣华,傅淑琼,白黎.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86-2287.

[3] 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l,24(5):259-264.

[4] 陈易,任迎春,王瑶,等.肺切除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74-675.

[5] 暨铭坚,陈晓冰,陈文利.肺栓塞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护理策略[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02-103.

[6] 陈起航.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6):1810-1812.

[7] 暨铭坚,陈文利,宫玉翠,等.国内肺栓塞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62-66.

[8] 李乃静,何平,李岩,等.老年人肺栓塞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18):13-14.

Pulmonary Embolism Incentive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plan

WU Da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nyue People's Hospital, Anyue 64235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ulmonary embolism and explore nursing counterplan of it. Methods 48 cases of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We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explored the nursing counterplan of pulmonary embolism. Results Age, smoke, hypercoagulable state, slow venous retur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ulmonary embolism. Accordingly, we take attention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e take care measures in patients, such as close observation of changes, taking anticoagulant and thrombolytic treatment, taking limb immobilization or body active movement. Case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he 48 cases of patients, 39 cases cured, 4cases of patients not cured, 5 cases of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o analysis the incentive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adopt appropriate nursing strategies for the cause,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of patients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he cure rate can be improved.

Pulmonary embolism; Adverse event; High risk; Nurse; Prognosis

R473.5

B

1671-8194(2015)30-0003-02

猜你喜欢
肺栓塞肺动脉栓塞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