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史研究中的文化环境研究方法初探

2015-10-28 11:42张雅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画史绘画史环境

张雅婷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文化环境研究方法初探

张雅婷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常采用风格研究的研究方法,风格研究有利于描述分析个别风格的发展历程,却不善于揭示风格间角力的文化现象。而绘画史的研究或学习却不能不关心后者的问题。在绘画史上许多重要风格的兴衰,常常与其文化环境的某些变化,产生互为因果的互动现象。文化环境研究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方法论,它的特点在于选择了一个文化社会史的切入点,难点在于对文化环境动态性的把握。

艺术史;研究方法;文化环境

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大致上偏向于风格史的探讨。此研究取向具有有效性,但是风格史的研究利于描述分析个别风格的发展历程之本身,却不善于揭示风格间角力的文化现象。而绘画史的研究或学习却不能不关心后者的问题。许多研究者也认真地探讨过与艺术发展有关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但似乎总是流于“背景”式的说明,并不能充分地描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文化环境研究的起点——风格之变

画史研究中有一个无可规避的起点问题是“为什么画史中会有风格的变化?”就画史中风格之变与其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即环绕绘画风格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作讨论者不在少数,其中,台湾石守谦先生持这样的观点:“在绘画史上许多重要风格的兴衰,常常与其文化环境的某些变化,产生互为因果的互动现象。”石先生的研究之于美术史研究的贡献在于选择了一个倾向于文化社会史的切入点对风格之变提出说明。也就是说,光是以风格内在发展的某种轨迹,可能无法完全说明它在历史上兴衰的变化,许多看起来“外在”的因素,例如某些画家的政治经历、相关赞助群的特殊品味以及绘画在社会中被使用的状况等,都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产生更为关键的变化作用。

二、传统研究方法的脉络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过程中,对画风改变的历史意义的肯定,长期以来都保持着相当一致的共识。比如张彦远有着政治力与艺术发展间存在着正比关系的信念;董其昌的观念是画史之所以得到持续之进展,端赖于画风之变的波浪式产生,而它的延续性显然不会受到外在环境,如政治力等因素的影响。它们隐然形成两种模式,前者侧重外部结构的形塑力量,后者则以内部结构自生之力量为画风变革最紧要之动力。

在对画史之变的研究中,研究者除了定义、勾勒其变动的实质内容之外,必也或显或隐地牵涉到其“变”之所以产生的解释。明人如王世贞及董其昌之信持艺术内部结构之自生力量者,在现代之研究中也力图证明在诸多可能的外来影响下,内部结构所呈现之自在规律,或者画家个人才华如何在这些重要的画史变革的推动上,扮演最关键的角色。这些探讨外部各种力量与画史之变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可以说皆能有效地有助于各个阶段画史变局的了解。但是,美术史学者尝试要由美术史跨入另一个如社会、经济或思想的研究领域时,对这些相关脉络因素的适当及贴切的论释,更须十分谨慎。

三、文化环境方法的析出

画史之变的文化环境分析,是由创作者与其文化环境之互动关系一角度出发,来观察其产生及后续之发展的一些问题,并不即意味着它能取代以往其它的研究方向。而它本身如果要得到其预设的有限成就,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例如在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广泛文化景观之中,研究者如何贴切地掌握其主要的脉动?而在某一个时期中,活跃在文化界中的诸多才华横溢之人物里,不但有专长上的区别,其活动也经常有区域大小不同的限制,研究者在考虑这些变数之后,如何恰当地去标出所谓的“主流人物”也十分不易。即使在标出主流人物之后,其对人之外部结构之各种力量中,到底哪些真正地对创作者及其相关之文化主流人物之性格具决定性的影响,也须视状况加以剥茧抽丝。这些困难并非无法解决,但其突破确实需要其他方面文化史研究之协助。

如,石守谦先生在《失意文士的避居山水——论16世纪山水画中的文派风格》中指出:“文徵明所成就的新变局,其意涵亦不仅止于绘画形式的单纯更动而已,它还牵涉到更广泛而且深刻的文化问题,须由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其实,若想了解文徵明风格中的情感表现内涵,除了由作品画面中的形式入手之外,还需以一种较诸以往更精密的方式去探讨画家文徵明的生活形态,以寻求其情感之具体渊源。我们能感受到,由形式所承载的意涵境界,一种与以往描绘隐士生活周遭山水颇为不同的新的“隐逸山水”,如果由这一个方向来考虑,文氏山水风格在16世纪中叶的流行,便牵涉到此风格内涵与一个新的文人对隐逸山水画所形成态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艺术史研究中文化环境相关性研究使具体问题更具指向性、更明晰,使关系分析更贴合、更充分,此研究的贡献在于指出了文化研究的模糊地带,有助于我们在此基础上自觉,进而提高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驾驭程度。

[1]石守谦.风格与世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篇[M].北京:三联书店, 2005.

[3]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M].北京:三联书店, 2004.

J209.2

A

1005-5312(2015)11-0171-01

猜你喜欢
画史绘画史环境
《林泉高致》的编撰特点与画史价值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只有两类画家会在绘画史上留下痕迹
魏葵:画家应该直面的,是永不完结的绘画史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环境
先秦时期“画史”考
知古鉴今